1.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
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具有防御机能,能通过各种途径将大部分尘粒清除掉。其作用大体分为三种。即滤尘机能、传送机能和吞噬机能。这三种机能互有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尘粒进入呼吸道时,首先由于上呼吸道的生理解剖结构、气流方向的改变和粘液分泌,使大于10μm的尘粒在鼻腔和上呼吸道沉积下来而被清除掉。据研究,鼻腔滤尘效能约为吸气中粉尘总量的30%一50%。由于粉尘对上呼吸道粘膜的作用,使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大量分泌粘液,借以直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在病理学上已属于肥大性鼻炎。此后粘膜细胞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则滤尘机能显著下降。由于类似的变化,还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危害最严重的是可引直矽肺。此外,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能引起其它一些疾病。例如,麻醉、棉花等粉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破烂布屑及某些农作物粉尘可能成为病源微生物的携带者,如带有丝菌属、放射茵属的粉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石棉粉尘除引起石棉肺外,还可引起间皮瘤。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还要引起皮肤、耳及眼的疾患。例如,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易受机械性刺激和继发感染而发生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混于耳道内皮脂及耳垢中的粉尘,可促使形成耳垢栓塞。金属和磨料粉尘的长期反复作用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丧失和角膜混浊。在采煤工人中还可见到粉尘引起的角膜炎等。
3.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
目前一般将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患分为三大类:
(1)尘肺
尘肺是指由于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能引起肺组织纤维性变的粉尘所致的疾病。我国关于尘肺的记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时代(公元10世纪)孔平仲即已指出,采石人所患的职业性肺部疾病是由于“石末伤肺”所致。欧洲直至16世纪时对尘肺的本质尚不了解。以后虽有人提出“尘肺”一词,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尘肺的概念还不明确。近四五十年来,通过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以及实验研究,认为除游离二氧化硅外,还有一些其它粉尘也可引起尘肺。
(2)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d铁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组织中,仅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但不引起肺组织的纤维性变,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这类疾病称为肺粉尘沉着症。
(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尘肺与肺粉尘沉着症、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在病理改变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方面各有不同,其中只有尘肺属法定职业病范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以区别对待。
我国除尘器制造业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正相关,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粉尘处理设备的发展将受到较大抑制。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为抑制投资增幅过快的势头,从2006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收紧土地闸门、设置能耗门槛、逐项清理“亿元级”新开工项目等。特别是2007年底,实施了更显紧缩性的金融、财政政策,以缓解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这将对除尘器制造业的发展直接构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加大了企业用工的成本。国内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这些都有可能促使国内制造业及粉尘处理设备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