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端开始盘纤,即从一侧的光纤盘起,固定热缩管,然后再处理另一侧余纤。优点:可根据一侧余纤长度灵活选择效铜管安放位置,方便、快捷,可避免出现急弯、小圈现象。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个别光纤过长或过短时,可将其放在最后单独盘绕;带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另盘处理,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两者之间加缓冲衬垫,以防挤压造成断纤,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
4)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图形盘纤。按余纤的长度和预留盘空间大小,顺势自然盘绕,切勿生拉硬拽,应灵活地采用圆、椭圆、“CC”、“~”多种图形盘纤(注意R≥4cm),尽可能限度利用预留盘空间和有效降低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4光缆接续质量的确保
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接续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四道监测程序:1)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接点的质量;2)每次盘纤后,对所盘光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3)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盘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4)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结论
光缆连续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别在端面制备、熔接、盘纤等环节,要求操作者仔细观察,周密考虑,操作规范。总之,在工作中,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勤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降低接续损耗,全面提高光缆接续质量。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因素较多,大体可分为光纤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两类。
1.光纤本征因素是指光纤自身因素,主要有四点。
(1)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
(2)两根光纤芯径失配;
(3)纤芯截面不圆;
(4)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
其中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影响,按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单模光纤的容限标准如下:
模场直径:(9~10μm)±10%,即容限约±1μm;
包层直径:125±3μm;
模场同心度误差≤6%,包层不圆度≤2%。
2.影响光纤接续损耗的非本征因素即接续技术。
(1)轴心错位:单模光纤纤芯很细,两根对接光纤轴心错位会影响接续损耗。当错位1.2μm时,接续损耗达0.5dB。
(2)轴心倾斜:当光纤断面倾斜1°时,约产生0.6dB的接续损耗,如果要求接续损耗≤0.1dB,则单模光纤的倾角应为≤0.3°。
(3)端面分离:活动连接器的连接不好,很容易产生端面分离,造成连接损耗较大。当熔接机放电电压较低时,也容易产生端面分离,此情况一般在有拉力测试功能的熔接机中可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