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养兔业正从传统的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方向发展。这一转变对从事养兔的朋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搞好兔场的兔病防治是一个新课题。疾病流行是制约养兔业持续发展和影响兔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传染病的危害更大,为了适应兔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摒弃一些已经过时的防治模式和经验。
淡化治疗,优化兔群 传统养兔重治疗轻预防,往往把兔场办成病兔的“疗养院”。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有专家提出病兔“五不治”:无法治愈的病兔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兔不治,治疗时费时费工的病兔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兔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兔不治。实践证明,执行这一举措之后有很多好外,兔群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下降,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兔场实行“五不治”要求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兔舍开展防疫检疫工作,对场内每只兔的健康健况要了如指掌,一旦发现病兔要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果断地进行处理,该杀的杀,该治的治,将疫病扼杀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