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树皮浅灰色,比较平滑,皮孔稀疏,形状。大小不一。叶片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3.5-4.0厘米,叶色暗绿,全缘或顶端有锯齿,侧脉7-11对,生长一般,干形好,嫩梢的红色,花期8月,领先于秋桂类,花红色,花瓣4-6毫米,每芽有花6-8朵,花量大,花味较浓,花期15天左右。 品种分类为丹桂群,花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耐阴性较差,不甚耐寒宜作开发的园林绿化树种。 中文学名朱砂桂 拉丁学名Osmanthus fragrangs CV 'zhush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捩花目 科木犀科 属木犀属 种木犀 品 种朱砂桂 目录 1形态特征 2分布范围 3生长习性 4繁殖方式 ▪ 播种 ▪ 扦插 ▪ 嫁接 ▪ 压条 5栽培技术 ▪ 育苗 ▪ 地栽 ▪ 盆栽 6病虫防治 ▪ 褐斑病 ▪ 叶枯病 ▪ 煤污病 ▪ 黄化病 ▪ 干腐病 7植物文化 1形态特征 编辑 朱砂桂 朱砂桂(4张) 朱砂桂为丹桂品种群,常绿乔木,树冠圆球形,干形好,高5米,灌幅3米,紧密度中等。树皮浅灰色,比较平滑,皮孔稀疏。小枝黄褐色,无毛,嫩梢红色。标准株分枝力平均2.5个,春梢平均长度为6.9厘米,节数平均5.0节/梢;腋芽数平均22.5枚/梢,每节单侧3芽及3芽以上叠生率占49.1 %。叶身绿色,硬革质,有光泽;长椭圆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叶长6.0-12.0厘米,平均9.1厘米,叶宽2.3-4.7厘米,平均3.2厘米,长宽比约2.9;叶面较整齐,叶缘微波曲、反卷;全缘,偶先端有疏齿;侧脉8-10对,较整齐,网脉两面明显;叶尖钝尖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叶柄平均长0.9厘米。[1-2]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花瓣4-6毫米,每芽有花6-8朵,花量大,花味较浓;花色橙红,国际色卡编号为28B(中橙红色);与其他秋桂类品种香味有明显区别。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斜展,裂片卵圆形,微内扣,花冠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花期15天左右。[2] [1] 2分布范围 编辑 广泛分布于中国湖南、四川、福建、浙江和江苏一带。[3] 3生长习性 编辑 桂花属长日照植物,喜在充足的阳光和土层肥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土壤要微酸,PH5.5-6.5。忌碱土,怕积水和煤烟。北方需盆栽,低温温室越冬,0℃左右的温度对盆栽的桂花不会有害。[3] 朱砂桂幼年时长势旺盛,成年后长势不如其他丹桂类品种,树冠内部长期空秃,耐阴性较差。另外,该品种不甚耐寒,冬季严寒常有叶片枯黄脱落现象。[2] 4繁殖方式 编辑 播种 种子有后熟期,需沙藏半年左右方可播种。桂花属长日照植物,一般采用条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