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又译“发思八”,“帕克思巴”),本名罗卓坚赞,意为
慧幢,系西藏萨嘉人氏。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高僧之一。 他出生于后藏地区一个有名的贵族家庭,从很小的
时候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佛法,据说其人三岁能讲喜金刚修法,听众叹为稀有。由于他聪明好学,9岁时就
能在大会上为僧人们讲经说法,所以他就被萨迦派的人称为"八思巴"(意思是圣者) 公元13世纪中期,蒙古
人的势力进入西藏,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它的首领决定与西藏的宗教力量联合起来。251年仅16岁的八思
巴就成了萨迦派的领袖。宝元年(公元1253年)八思巴被忽必烈召至左右,为忽必烈夫妇等二十五人授佛戒.忽
必烈即位后,1257年他在当时皇帝的支持下,前往山西五台山朝拜,成为藏传佛教第一位朝拜五台山的领
袖。1258年在元朝发生了道教与佛教之间的争论,结果八思巴以他的学识获得了对道教的胜利,于是皇帝
下令对道教进行打击,还实行对西藏其他各派的宽容政策。他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被尊为“国师”,授以玉
印,任中原教主,统天下教门.至元年间,奉诏创制蒙古文字并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全国,称“蒙古新
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文”。次年又升号“帝师”,进封“大宝法王”,统领西藏十三万户.至元十三年八思巴返回
西藏,由元世祖忽必烈作施主,集康藏七万僧众兴曲弥法会.自任萨迦寺第一代法王,执掌西藏政教全权,为西藏
实行贵族僧侣统治之始,传世至今的有《萨迦五祖记》。 八思巴无论是在藏族史上还是在中国民族历史
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动,对元朝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此印章乃传世
孤品田黄雕刻印章,田黄质佳,集凝结,脂润,通透,纯净,细腻为一身,宝光生动,瑞兽神气俱现,布局
疏朗有致,随形巧雕,雕者别具匠心可窥一斑,田黄又具有吉祥之意,备受人们喜爱。 印文是八思巴
文,“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 中兴释教之印”,它不仅是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一任帝师,也是大元朝第一位帝
师,它不仅有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更有它的收藏价值,是收藏界不可多得的升值空间巨大的艺术珍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