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交易
联系电话; 邮箱 ;vip955511
3月13日下午,“茅塞顿开——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的开幕式在武汉合美术馆举行,这是合美术馆继2014年以来举办“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构物思迹——傅中望手稿研究展”后的第三个研究性展览,该展览的策展人是中国批评家王端廷与德国批评家米弗斯,并筛选了12位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和6位德国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参展。
本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在四个展厅展览,1楼的1、2号展厅分别是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作品、影像艺术作品展,3楼的分别是数字艺术作品和德国观念艺术作品展。此次邀请的艺术家都是在摄影、影像和数字艺术领域相当活跃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摄影艺术单元的参展艺术家有苍鑫、胡介鸣、王庆松、张大力,影像艺术单元的参展艺术家有邱志杰、汪建伟、杨福东、张培力,数字艺术单元的参展艺术家有卜桦、缪晓春、吴俊勇、张小涛,德国观念艺术单元有安妮卡•卡尔(Annika Kahrs)、莫尼卡•迈克尔科(Monika Michalko)、川边穗(Naho Kawabe)、彼得•皮勒(Peter Piller)、索斯藤•布林克曼(Thorsten Brinkmann)和沃尔夫冈•埃尔泽(Wolfgang Oelze)6位知名的德国艺术家。四个单元以"观念艺术"问题为贯穿线索,通过展览的方式,为进一步理清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思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参考和理论探讨的机会。
媒体见面会上,策展人王端廷指出,不同于油画和雕塑,我国当代摄影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的产生与国际艺坛基本上是同步的,在观念摄影、影像和数字艺术的创作上,中国和西方艺术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除了创作手段的相同,中西艺术家还拥有彼此相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因为自1989年开始,人类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事实上,正是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艺术家提供了相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并带来了共同的创作主题和价值观念。由于上述观念和技术方面的相近和相同,使得中德观念摄影、影像和数字艺术对话有着平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