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的导引下,暴雨、洪流、干旱、热浪,城市同时将会变成灾难引爆的核心。城市之肺不能正常呼吸
北京7月21日的暴雨,再次掀起了今夏关于城市内涝的讨论。据住建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
为何内涝只发生在城市?这与城市的特点有关,如建筑物多、绿地少、路面硬化度高,更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缺失有关,如绿地、河湖多数仅仅是景观。不少城市的河湖风华不似当年,河湖调蓄功能大大下降,城市之肾不能正常代谢。下水道再完善,河道承接能力不足,内涝依然不可根治。土壤成为城市的稀有资源,绿地系统蓄水性弱,硬化路面渗水性差,城市之肺不能正常呼吸。
台湾品岱股份董事长陈瑞文将海绵城市概念变为现实。以现在台北市的排水系统设计,只要一天累计雨量超过78毫米就会淹水,但实验数据却显示,如果全台北市的道路铺面全部换成生态工法路面,可以承受的透水率将会是一分钟200毫米,而地底可以容纳的储水量则相当于20座大湖公园滞洪池、18座东京地下滞洪池。(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