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瓷器是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的。作为我国传统产品之一,它生产量大,延续时间长。据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东汉墓葬里,已出现早期白瓷,后经北齐,随唐以降,白瓷烧制日臻成熟。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富康先生等专家研究表明:“景德镇瓷器在明清以前都用一种瓷石配胎,釉中釉灰(氧化钙)用量多,烧成温度低(1150℃——1200℃),因而,胎釉质量达不到优质硬质瓷的标准。元代开始逐渐在胎的配方中加入少量高岭土(即二元配方);明清时期高岭土加入量愈来愈多,釉的配方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减少釉灰(氧化钙)用量,而代之以含有少量钾石作为助熔剂的高碱——石灰釉。”这种改良配方的实施,提高了瓷胎的烧成温度,瓷器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得到改善。其目的是避免了瓷釉泛青,以追求釉的纯白外观效果。清《南窑笔记》中谓:“灰(即釉灰——石灰石加草木灰的混合物)多则釉青,灰少则釉白。”而元代窑工在为官府订烧的枢府釉白瓷,就是一种由青白瓷向甜白瓷过渡的中间产品。那么明代白釉瓷器,就是景德镇窑工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掌握了釉的青与白,除了着色物质铁对之影响外,还和釉的助熔剂原料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永乐甜白釉瓷器,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成化白釉瓷器的价格怎么样?哪里可以鉴定成化白釉瓷器?成化白釉瓷器的市场行情?成化白釉瓷器出手:青经理 :(电话+)
从艺术品市场的角度来看,大明成化瓷器鉴定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华名族文化的艺术品,瓷器在艺术品收藏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随着近年艺术品收藏的火热升温,唱响各大拍场的五大官窑、元明清青花瓷及粉彩等都将瓷器的地位及价格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在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元港币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记录。同样在2008年香港瓷杂春拍上一件清仿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也拍出了1200万港币的高价。2013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上以65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25亿港元落槌,价格直逼半吨黄金的价格。2014年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的高价成交震撼收藏界,明代青花瓷再现新一波行情,此消息一出,名成化瓷品收藏家们无法按捺住心中的喜悦。
如果你有藏品想要出手、鉴定、或交易请联系资深金牌经纪人: 青晓科经理 (电话 )QQ: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