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鉴定,耀州窑刻花花口碗鉴定,市场价值。

  • 发布时间:2015-05-22 16:58:56,加入时间:2015年03月30日(距今3687天)
  • 地址:中国»重庆»江北: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中信大厦13楼9-2
  • 公司:重庆续古文物修复研究所,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辜,手机:13110295359 微信:guguocan

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耀州窑青瓷的主要特点:纹饰刻的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

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同时还有立地、上店村、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经过金元兵灾及各朝代的动荡变迁,各陶场均已停烧,惟有陈炉镇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陈炉镇11个村庄几乎家家烧瓷,被誉为“陈炉不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镇作坊并为国营陶瓷厂。20世纪70年代,在李国桢等专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兰花瓷、铁锈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

近20年来,在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陶瓷业一度萧条,加之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急需抢救。

耀州窑始于唐,盛于宋,延及金元,直到明代还在烧制瓷器,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棵常青树了。该件耀州窑青釉刻花小碗是北宋中期耀州窑的产品,可以看到其刻画文饰相当随意而手法很潇洒流畅,还没有发展出相当繁复精致的组合文饰。底足的处理相对不是太细,内外都有姜黄。从其露胎处可以看到胎土相当坚致,但仍然还有少量细小的气孔和杂质。总体看来器型规正端庄,做工细致,纹饰美观大方,反映出当时的耀州窑已经具有相当坚实的基础了,因此在此后的晚期发展出供御使用的精美刻花瓷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重庆盛和国际辜经理对鸡血石有深入了接   藏友 交流邮箱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