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把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自然物叫做“器”,而把人的文明秩序的社会行为称为“礼”。无论是“器”还是“礼”,都和人密切相关。于是,人和器、人和礼演绎出文明美丽的花朵和宝贵的果实,这极为突出地表现在宫廷礼乐所用
“乐”字后引申为“音乐”。即具有节奏和旋律、通过吟唱和演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音声艺术。如《易经》中记载“先王以作乐崇德”。 “乐”字后来因为用乐器弹奏出的音乐能使人快乐,所以“乐”字又引申为“快乐”、“喜悦”的意义,读音变为 lè,这一含义沿用至今。如“知足常乐”。“乐”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含义:指人的心声,表达思想感情。《礼记·乐记》中“禽兽知声而不知音”。“音”能提升人道德有益身心健康,就成为“乐”,“德音为之乐”。即“礼乐”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