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的生平经历和知名作品
1908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原籍安徽省泾县茂林村。
1912年——父丧,靠长兄当职员维持全家生活。
20年代
1921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在校期间与同学组织美术组,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学习。
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学习。加入田汉、欧阳予情、徐悲鸿组织的文艺团体"南国社",并参加他们所倡导的文艺革新运动。
1928年——入南国艺术学院,在徐悲鸿主持的美术系学习。同年秋转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
1929年——与专程从北平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旁听的萧淑芳女士邂逅。(萧淑芳,一九一一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县,自幼喜爱绘画。一九二五年在北京从师汪慎生、汤定之学画中同年被推举为南国社南国画美术部长。在《南国月刊》发表第一幅作品《和平神下的战舰》(素描)。
30年代
1930年——在上海举办吴作人、吕霞光、刘毅三人联展。抵法国巴黎,是年秋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同年冬,转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巴思天教授画室学习。
1931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校油画会考中获金质奖章,并享有个人画室及由院方供给全部绘画费用的待遇。
1933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晚班雕塑会考中名列第一,获金质奖章。
1934年——参加巴思天教授承包的大型壁画绘制工作及其它建筑工程壁画。在法、比学习期间,曾先后赴奥、德、英、意等国,参观各大博物馆。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油画《纤夫》、《哥萨克兵》、《静物》、《沙蒙鱼》、《柠檬》、《窗前》、《月季》、《争论》、《人体习作》、《坐思》、(《流亡者》)、《风磨》等。
1935年——应徐悲鸿函约回国,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创作油画《华陀》,原作已佚。
1936年——参加中国美术会。在中央大学图书馆举行昌斯百、吴作人、刘开渠三人作品联展。作油画《玄武湖上的风云》(已佚)、《沐》等。
1937年——任中国美术会理事,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中展出油画《出窑》等作品。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继续任教。作油画《人体习作》、《芍药》、《鸭》等。
1938年——组织中央大学战地写生团赴潢川、商丘等前方阵地搜集素材。作速写多幅,有《受难者》等。参加在武汉举办的抗日宣传画展。参加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为理事。创作油画《擦灯罩的工人》、《故居》、(刘家院子)、《人瘦猪肥》、《播种者》、《嘉陵江畔》、《晨雾》等。
1939年——作品参加赴美国中国画巡回展,参展作品有油画《嘉陵江石门》、《老农》、《梯田》、《晨雾》等。重庆中苏友好协会在莫斯科举办《中国画展》,参展作品有油画《纤夫》、《擦灯罩的工人》等。
40年代
1941年——与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百、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在成都举行八人美术联展。在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中展出油画《空袭下的母亲》、《不可毁灭的生命》等作品。
1942年——列名为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受教育部之聘为终身教授;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作油画《自画像》、《碉楼旧居》等。
1943年——四月至一九四四年初,赴成都、兰州、西宁、敦煌莫高窟等地旅行写生、临摹古代壁画。赴玉门油矿收集素材、为全国矿冶展览会作大幅油画《玉门油矿》。
1944年——三月,在成都与刘开渠、雷圭元、丁聪、沈福文、秦威等组织现代美术会,并举行首次展览会。作油画《祭青海》等。
1944年——六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赴青康藏地区旅行写生。作速写和水彩多幅,并开始创作中国画。在康定举行个人画展。展出新作品有:油画《玉树》、《青海市场》等。
1945年——五月在成都举办"吴作人旅边画展"。同年十二月在重庆举办"吴作人画作回顾展"。展出旅边写生、莫高窟所临壁画以及战火中幸存的习作,徐悲鸿、郭有守、陶行知、郑君里等先后在蓉渝两地报刊上撰文评述。
1946年——由重庆到上海。与张光字、丁聪等美术家组成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举行第一次联展。在画展中与同为会员并参加画展的萧淑芳女士重逢。在上海举办"吴作人边疆旅行画展"。八月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接管北平艺专,并任油画系教授兼教务主任。组织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任理事长。
1947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五月在伦敦、七月在瑞士日内瓦、九月在法国巴黎分别举行个人画展。
1948年——与萧淑芳结婚,徐悲鸿先生为证婚人,并赠《双骥图》。画上题诗:百年好合休嫌晚,茂实英声相接攀,譬如行程千万里,得看世界山。在北平组织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中国美术院、北平艺专联合展览会。参展作品有《古堡与坟场》(水彩)、《喇嘛寺跳神》(水彩,已佚)《惊马》(速写)、《兰州郊外》(油画)、《藏牦》(中国画)等。十二月七日在北平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任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油画《解放南京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