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中大科鉴文物科学鉴定检测能否取代传统目测

  • 发布时间:2015-05-14 10:56:39,加入时间:2014年08月08日(距今3937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北路中信广场233号36楼3607
  • 公司:广州安帝克顶级高端会所交易中心,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主任,手机:13922298473 QQ:1067326388

古玩收藏,自古皆有,价格也随着这一浪潮的涌进一路飙升。作为古代艺术收藏品的翘楚—古陶瓷,其价格升势更是惊人,于是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古董的赏玩,而更注重它们的长远商业价值。古陶瓷商业价值进一步刺激着古陶瓷收藏群体,在这相激相涨的关系影响之下,古陶瓷的赝品也应市而生,冲击着整个古陶瓷交易市场。有的赝品的仿真技术可谓炉火纯青,因而屡屡发生买家以大价钱购赝品的事件,扰乱了交易市场,直接造成买家、卖家、拍卖行多方的重大损失。传统目测存在的缺憾已日益暴露,收藏界呼吁专业的检测鉴定以辨真伪,社会也关注着古陶瓷的检测鉴定以健全机制、调理市场。那么,传统的目测是否将被科学检测所取代?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凭鉴定者对古陶瓷器物长期研究所得出的经验来鉴定,就是俗称的“眼学鉴定”,耿宝昌、叶佩兰等就是传统的目测专家;另一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香港中大文物鉴定检测机构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科学鉴定。“眼学鉴定”作为传统的鉴定方法,是基于古陶瓷研究专家丰富的鉴定经验和对中国古陶瓷的认识,通过比较法、排比法、逻辑推理等方式来鉴别器物的真伪。“眼学鉴定”需要多听多看,包括看书和看真品赝品,以便取得对古陶瓷的感性认识。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相关的科技手段也被人们借用到文物鉴定领域,这就是“科学检测”。目前采用的科学鉴定方法有碳14、热释光绝对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和釉面老化系数测试等。

  传统的眼学鉴定

  今天,国内外古陶瓷鉴定采用的多是“眼学鉴定”的方法。“眼学鉴定”凭的是经验,是采用排比类推法、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样品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来推论出样品的真赝,是一种相对断代法。从事古陶瓷鉴定工作的人大多是从基层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古陶瓷鉴定界的泰斗人物耿宝昌先生是琉璃厂学徒出身。正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工作中大量接触不同的陶瓷真品、赝品实物,对它们各自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很快发现一件陶瓷器物上含有的瑕疵,由此来断定真伪。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国家也没有专门的大专院校开设正专业课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鉴定人才的短缺,也造成了鉴定依据的“非标准化”。看一件东西,每个专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的鉴定方法和鉴定依据。有人这样形容目前的鉴定概况:“甲专家鉴定的依据是1、2、3,乙专家鉴定的依据是甲、乙、丙,而丙专家鉴定的依据又是A、B、C”。由于专家们的专业经验、社会关系、地域环境甚至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因素不尽相同,同一件古陶瓷鉴定的结果也常常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所以说,“眼学鉴定”很难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标准,而没有标准就容易产生歧义,事实上也就没有权威性。同样,对藏家、玩家来说,也大都从“眼学鉴定”开始学习古陶瓷鉴定的,但在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指导之下,也很难学到较为可信的方法。在这一情况之下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层出不穷,专家各自为政,各持己见,其中也不乏所谓的“专家”乘机浑水摸鱼的。可见,目前我国对古陶瓷的鉴定是比较混乱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权威鉴定机构。即使是在刑事案件之中,专家的证书也不能作为法庭的证据而予以采用。这种情况同时也扰乱了与此相关的艺术品交流和拍卖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无序状态限制了古陶瓷投资、收藏的健康发展。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36楼3607单元   (广州办事处)

联系人:刘主任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9:00至晚17:00

温馨提示:请提前1-2天预约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