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青銅器由於其鑄造精美而且年代久遠,藝術品價值很高,所以也受到不少收藏投資者的青睞。但正因為其價值很高,所以贗品也多。由於金屬器目前無法進行測年,因此對其鑒定技術也主要是憑借人為經驗觀察。使用科技手段進行科技鑒定檢測辨偽結論準確。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顯微觀察來判斷真偽,青銅器無論出土品還是傳世品表面都有自然生成的銹層,這些銹主要是青銅合金中的銅、錫、鉛等元素與環境作用的結果,由於是從本身形成的,所以同基體必有連續的結合,而且銅器生銹壹般可以看到明顯的分層結構。而人為做銹通常使用的是礦物顏料調和了有機粘結劑或者是化學藥品腐蝕器物表面形成的,雖然經過高手的做舊使其表面看來和自然生長的壹般無二。然而如果我們將其放在顯微鏡下面觀察,兩者的差別立刻顯現出來,自然生長的銹層立體感強,分層明顯,人為的銹則毫無立體感。另外古代的青銅器內部顯微結構很多都包含有由於腐蝕和再沈積產生的純銅晶粒,如果能夠取到相對足夠大的樣品(含有基體,通常需米粒大小)進行顯微觀察,這壹點對於判斷其是古代的青銅器也是有利的證據。
其次我們還可以利用測定其成份來進行辨偽,這壹點涉及到我國銅器的配比知識。我國青銅時代銅器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銅、錫、鉛三種,我國冶煉鋅開始於唐代,大量使用黃銅(銅鋅合金)開始於明朝。鋁的冶煉是近代的事情。但是鋅和鋁在現代的煉銅工業中卻代替錫和鉛成為主要的合金元素,造偽者通常都是使用現代工業用銅進行熔融鑄造,因此當對早期的青銅器(唐以前)進行元素分析時發現大量的鋅,我們就可以確定其真假。而當檢測時發現鋁的含量偏高時,我們就該對其真假表示懷疑。
對於青銅器我們也可以得到其產地的信息,這就是鉛同位素技術,基本原理是基於鉛的四種同位素的組成由於礦山不同而不同,其比值經過冶煉後保持下來,可以作為找尋青銅礦料來源的示蹤劑。而古代開發的礦山當是比較少的,壹旦建立起來鉛同位素數據庫,定然對於辨別真偽幫助很大。經過多年的數據積累,研究者發現我國商代的青銅器含有壹種叫做高放射成因的鉛同位素組成,而該種同位素組成再戰國以後就幾本絕跡了。因此如果檢測到這種鉛同位素組成,我們就可以肯定這件銅器是至遲東周時期的。而如今如何配置鉛同位素組成的技術尚沒有人發明出來,造偽根本也無法仿制。
銅器中備受青睞的漆古器物的鑒定。漆古器物因其表面光澤亮滑而受到很多青銅器收藏者的喜愛,因此價格也就比較昂貴。以前人們以為這層漆古是真的刷了壹層漆,因此造偽者也多以此種方法來進行造假。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工作者及研究機構研究了漆古,發現實際上表面透明發亮的層是和基體腐蝕層連接緊密的二氧化錫層,而不是有機物的漆,因此只需對其進行元素分析就可以確定真假了。
联系人:刘主任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