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也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渲化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它为民族首领贵族所独占,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 重器 或礼器,因此也成为被祭祀的对象。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均有铜鼓,而以汉代制作得最为精美,式样最多,是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物。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大体上滇系铜鼓体型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粤系铜鼓体型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浮雕。
铜鼓的装饰花纹,常见以下几种:太阳纹是铜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饰纹,它有两种表现形式,滇系的太阳纹光芒呈长的锐角,而粤系的太阳纹光芒则细长如针。
蛙纹是最富特色的一种装饰,均作立体浮雕状,有四只、五只、六只不等。这些蛙有的全部面向鼓心,有的背向鼓心,有的向一个方向旋转。最有趣味的是叠蛙,也称累蹲蛙,大蛙背上蹲小蛙,有多达三四层的。
鹭鸟纹:鸟头有大的羽冠,作飞翔状,姿态优美。
此外,还有舞蹈纹、竞渡纹等。
专业运作铜鼓拍卖市场经纪人 黎总
电话:
:
Q Q:
邮箱
如您有藏品想出手,您可以拨打我的电话或者加本人,您也可将藏品清晰图片发送到以上邮箱, 并注明您的电话,我将及时予以回复,谢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