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这些想法,就很有些怪。他自己是个“七品官”,却认为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教育儿子的目的是“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呢是对待家里佣人的儿女“当一般爱惜”,因为他们“总是天地间一般人”。郑板桥的画值多少钱假如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大约就是教他的儿子不要有“优越感”,不要搞“特殊化”,不要以为“高人一等”。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且不管他。再看他写的《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着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作者原注:陪着自己儿子念书的好孩子)有成,亦吾所大愿也。”
“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这想法虽是他的“怪”处,但却道出一个真理。一个“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而且身为“七品官耳”的人,能看出这个真理来,是颇不容易的。“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而立学有成的往往是附从念书的贫贱之子,不是自己的子弟,这不能不算“富贵人家”的悲剧。这个悲剧,郑板桥大概看得太多了,所以他只好对自己的儿子的立学成败,“置之不论”,把希望寄托在“附从佳子弟”的身上。这是他的“怪”,也是他看得远、看得大的地方。
当然,郑板桥所坚持的对儿子的教育目的:“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这是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县太爷的“好人观”和教子法,毕竟是有限度的。但是除了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郑板桥其人以外,只就他这两通《家书》的文字来看,我觉得也是委婉动人,找来读读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郑板桥作品价格? 郑板桥作品拍卖历史成交记录:
1059 郑板桥 1756年作 竹石 万 4600万
2349 郑板桥 双松兰竹图 立轴 万 3360万
2127 郑板桥 1763年作 竹石 万 3220万
0261 郑板桥 兰竹 立轴 万 2242.5万
0097 郑板桥 庚辰(1760)年 万 1552.5万
0859 郑板桥 1764年作 竹石 万 1512万
0387 郑板桥 竹石幽兰 立轴 万 1265万
查询更多相关资讯请联系——王先生,在线QQ: 邮箱 :WangSrui 一次咨询,定让您有所收获!(敬请电话咨询!)
英国大维德拍卖公司成立于2-0世纪初,是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公司之一,拍品汇集全球各地艺术珍藏。成立之初大维德拍卖依托于基金会(由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创立)内艺术珍藏赢得广泛关注。馆内以中国陶瓷尤为突出,涵盖近千年历史,被华人学者认为是世界陶瓷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