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球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联系电话林总qq
中国内地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铜川路2167号鸿海大厦
宋朝(中国历史朝代)编辑[sòng cháo]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历十八帝,国祚三百十九年。[1]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覆亡。赵构在应天府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2]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南宋覆亡。[3]
(1)简要介绍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到现在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
(2)历史文化
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与哥窑相关的文字最早见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绝类古官窑”也正与以后的文献描述的哥窑特征相符。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分……”,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因此哥窑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是顺理成章的。
现今发现的真正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然而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将哥窑产地定为杭州。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是明代文献中最典型的关于哥窑的“产地说”。
(3)主要特征
哥窑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 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三、“ 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其四、“ 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4)瓷器特征
开裂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区分
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虽然当时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价仍高达1000万元以上。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
公司在香港的拍卖成交记录__
宋代 哥窑八方贯耳瓶 成交价8000万
宋代 哥窑窑贯耳尊 成交价 1000万
宋代 哥窑胆瓶 成交价9800万
宋代 哥窑八方碗 成交价8000万
宋代 哥窑水洗 成交价1100万
宋代 哥窑琮式瓶 成交价6600万
征集范围:
1、瓷器:民国之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玉器“润、透、白、”为佳;
3、书画:古代或近代字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等书画作品;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陨石、楠木、金银器青铜器
实力买家:
超越极限亿万富翁奇迹俱乐部;台湾台积电集团客户群;北京保利固定客户群;香港娱乐界客户;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老板;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买家等等!文物鉴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雄厚实力保证。聚全球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天下资深藏家宝物。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打造全面立体的宣传阵容。搭建业内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拍卖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香港金球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联系电话林总qq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铜川路鸿海大厦2167号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