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朝缂丝拍卖价格
- 发布时间:2015-07-01 19:26:59,加入时间:2014年01月24日(距今4121天)
- 地址: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市
- 公司:上海古玩拍卖私下交易,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王总监,手机: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微信: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QQ: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清乾隆 御制缂丝加绣 2800万
石渠宝笈录宋缂丝蟠桃献寿 2240万
清乾隆 缂丝御笔墨云室记 1792万
清乾隆 御制缂丝 1748万
清乾隆 御制缂丝黑地海 1468万
上海金堂拍卖运作请找王总监
明代,朝廷力倡节俭,规定缂丝只许用作敕制和诰命,故缂丝产量甚少。明宫廷“御用监”下设“缂丝作”,以管理缂丝的生产。但宣德朝后,随着国力的富强,禁令渐弛,织造日多,并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南匠北来效技呈能,制作之精不亚宣和”。至明成化年,缂丝生产已再趋繁盛,作品主要产于苏州、南京和北京等地。缂丝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人绘画的影响,多摹缂当时名家的画稿如缂丝艺人吴圻、朱良栋、王统等缂织沈周、唐寅、文征明等人的画稿即名噪一时,其中缂丝《瑶池献寿图》、缂丝《沈周蟠桃仙图》等佳作终为宫廷所收藏。
缂(kè,同:刻)丝(英文:K’o-ssu 、Kesi 或 Chinese silk tapestry),又称“刻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作为中国汉族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工艺特色
缂丝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的织造工具是一台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织造时,艺人坐在木机前,按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然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