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石也称黝帘石(Zoisite),早期被用作装饰材料,自1967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蓝紫色的透明晶体之后,它在宝石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了纪念当时新成立的坦桑尼亚共和国,所以被称为坦桑石,它在国外还被称为丹泉石。1969年,蒂凡尼(Tiffany)公司 把它推向了国际珠宝市场。
坦桑石最初被误以为是橄榄石,随后又被误以为是蓝线石。最终被一个坦桑尼亚的地质学家Lan McCloud正确定名
宝石学性质
编辑
化学性质
1、化学成分:Ca2Al3(SiO4)3(OH),可含有V、Cr、Mn等元素
2、晶系:斜方晶系。
3、结晶习性:晶体柱状或板柱状。
物理性质
1、解理:一组{100}完全解理。
2、断口:贝壳状到参差状断口。
3、硬度:6-7
4、比重:3.35(+0.10,-0.25)
光学性质
1、颜色:常见带褐色调的绿蓝色,还有灰、褐、黄、绿、浅粉色等。经处理后,去掉褐绿至灰黄色,呈蓝色、蓝紫色。[1]
2、光泽:玻璃光泽。
3、透明度:透明。
4、多色性:三色性强,绿色的多色性表现为蓝色、紫红色、绿黄色;褐色的多色性为绿色、紫色和浅蓝色;而黄绿色的多色性为暗蓝色、黄绿色和紫色。
5、发光性:长、短波下紫外光下均呈现惰性。
6、吸收光谱:坦桑石在595nm有一吸收带,528nm有一弱吸收带。
7、折射率:1.697-1.700(±0.005)
8、双折射率:0.008-0.013
9、色散:0.021
10、光性特征:二轴晶,正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