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又称“天眼珠”,是一种极富民族和宗教色彩、蕴含神秘传说并含有特殊磁场的稀有珠宝。天珠的材质其实是沉积岩的一种,叫九眼石页岩,因其含有玉质及玛瑙成分,被认为是一种稀有宝石。相传天珠原属于“天神”的宝物,因为出现了缺陷,被贬降到人间,后被藏族发现,所以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之石”。
在藏民的心目中,天珠是一种珍贵的吉祥物。天珠有一眼、二眼、三眼直到九眼、十二眼、十八眼等。一般来讲,眼数越多,价格就越高,但在众多天珠中,唯有九眼天珠被视为“天珠之王”。因为‘九’在阳数中,有最尊贵之意,且藏族同胞对于这个数字推崇备至。
九眼象征自然界九大行星运转,包含宇宙的运行与人类的思维,化弱为强。代表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长,权威显赫、利益极大之意,是天珠中最珍贵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贵气宇、世间一切事业速获成就、能免除一切灾厄,是藏族同胞及许多佛教信众最为喜爱和尊崇的神奇宝珠
天珠拍卖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当年1月在北京翰海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两眼天珠”就以4.4万元的成交价轰动收藏市场。在这之后,天珠拍卖价就不断攀升。2009年,在北京中嘉国际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三棱护法天珠”以5000万元的天价创下国内有拍卖纪录以来的价,成为名副其实的“珠中之王”。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9年短短5年时间,天珠拍卖价格上涨了1000余倍。
天珠鉴别可用“八看”
一看质地。从矿物学的角度来观察,各类矿物质地的颜色,可分为原本固有的颜色称为白色;混入色素离子引起的颜色称为他色;产生裂纹引起的颜色,称为假色,这是矿物学质地的三种色。天珠质地的颜色大致分为:乳白色、黑色、棕色、红色及淡绿色五种,其中以乳白色的质地,某些天珠研究者都把天珠线孔内是否为乳白色列入纯天珠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看色泽。天珠一般呈黑白色、深棕色及象牙色、淡棕色及乳白色四种相间的纹路,黑白分明的纹路喜欢的人多,深棕色及象牙色相间的纹路也是许多人首选之一。
三看光泽。所谓光泽是指表面反射光的强度而言,反射率大,光泽就强。一般光泽可分为: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及土状光泽等。天珠表面由于年代久远自然风化而形成较不平滑反射光有紊乱的现象,用肉眼观察表面似涂上一层油脂,这种光泽称为油脂光泽。有些油脂光泽特别亮,则可称为蜡状光泽。有些天珠经过火烘,表面呈现灰白色,对光产生某种陷阱而暗淡无光。
四看透明度。透明度是指透光的能力,其实透光与不透光是相对的。一般鉴定透明的标准,是以两毫米的厚度用适当的光源透视,光全部透出称为透明,部分透过称为半透明,不透过称为不透明。选择天珠以透明和半透明作为取舍标准,当然,不透明的珠子也有,以透明取舍天珠难免有遗珠之悔。
五看完整性。从外观察整颗天珠的完整度,是最直接且效果好的办法。由于老天珠年代久远,想找一颗完美无瑕的天珠颇为困难,因此天珠两端呈现斜面自然的磨损并不影响其完整度。一般而言,除传世品外少部分的破损可能是供佛像装藏或磨粉配药之用,可以接受。至于断裂成半或严重破损的天珠,已失去作用不宜收藏。新仿天珠一般都完好无缺,其倾斜面都有“作残”痕迹,要特别留心。
六看风化纹。所谓风化纹是指老化表面特征,代表年代长短的标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许多自然而不规则的风化纹路,深浅不一,似鱼鳞纹又似凤爪纹,尤其在黑棕色纹路上观察比较清楚明显。
七看朱砂点。所谓朱砂点是一种红色的斑点,从里到外自然生长在天珠的珠体上,但并不是每一颗天珠上都有朱砂点,也不表示有朱砂点的天珠就是好货。它仅是供判断新旧天珠的标志之一,就像旧玉中沁色中的“尸斑”(“尸古”)。这种红色斑点可能是天珠与人体的磁场融合所生长出来的。因玉石本身就有渗透性,也可能挠伤出血后,使之吸渗到天珠体里,逐渐形成“血斑”。
八看包浆。包浆不是天珠上的污垢,是酸、碱分子与本体分泌物长期融合的一种附着物,它是洗、刮不掉的,就像旧瓷器、明清家具上的包浆一样。这种包浆滑润自然,任何做旧都不能做成这种自然形成的包浆,“自然成旧”与“火工做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岁月的残缺是一种美,人工的“做残做旧”越看越丑。
为中国艺术收藏品爱好者提供一个集展览、鉴定、评估和销售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现火热征集藏品中!!!!!!!!!!
公司: 香港皇家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895号申亚金融广场18楼
联系电话:(王经理)
QQ:
:guwanxia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