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诀一:千万不可一直盯着顾客纠缠不放,喋喋不休地介绍不停。
小李一直很害怕进离家仅十几步路的那家药店。这家药店门面气派,货架呈开放式,是典型的药品超市。应该说,在这里购买药品没有什么不便,而且售货员非常热情……
坏就坏在“非常热情”上。每当顾客走进大厅,门边的专柜就不断传出招徕声,而且货架旁的售货员也马上迎上来围着你转,若你说要购买感冒药时,他马上把你带到货架前,取下几种感冒药滔滔不绝地介绍,恨不得让你一样买一份回家试一试。那种热情,令你进退不得。即使你已经买了其中一种,他们仍会介绍另一种,建议你买来试试。
久而久之,小李每进这家店,就有一种窘迫感,总不好意思抬起头,买了药就匆匆逃走。
要诀二:商品全部排列得井然有序,未必生意就好,特定情况下,某些商品故意让其杂乱反而能吸引顾客。
广东某多媒体公司在一些书店、软件店开有专柜,软件是摆在花车里售卖的。
每当顾客经过花车时,会发现车上摆放的软件花花绿绿,很是吸引人,与书店里图书音像制品的井井有条形成鲜明对比。有人不解地问:“怎么不排顺呢?那样一翻起来该多好!”售货员回答:“这是公司的规定。这样才会吸引人,让人产生随意感。”
无独有偶,一家叫“正一”的正版软件商店每逢双休日就推出特价正版软件,在室外搞现场售卖。他们总是故意把正版软件杂乱堆放,有意识地让顾客来回翻找,导致顾客停留时间加长,摊点看上去人气旺,自然吸引其他人加入其中。
要诀三:售前奉承,不如服务贴心。
张先生至今记得令他心烦的经历。几年前,张的姐姐要买一台录像机,请他帮忙。他到一家较熟的“名声”电器商店,老板见了他,自然很热情,极力向他一台新款东芝录像机。他们把“东芝”搬回家后,才发现没有与旧式电视机相配的视频接口。要么换录像机,要么换电视机。换电视机意味着要增加一笔开支,张的姐姐自然要求换录像机。
但是等张先生回到“名声”时,看到的是老板的另一副嘴脸。老板以产品已开封无法再出售为由,死活不肯换,态度与先前完全判若两人,令张先生气恼不已。最后,在争吵带威胁的情况下,张先生多掏了二百多元才换回一台与旧式电视机匹配的录像机。此时,张先生以前对“名声”的好感一扫而光,从此,他再也没踏进“名声”的门。
要诀四:只花1元钱的顾客,比花100元的顾客对你的生意更有影响。
卖家往往对购买额高的顾客殷勤备至,对购买额小的则应付了之。但是,购买额大的顾客,往往很少登门,而经常前来购买些小商品的顾客,倒是你应该拉住的常客——他每次购买额不大,但由于光临的次数频繁,累积购买额并不低。如果怠慢了他们,等于你的店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