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业在江南地区迅速发展,浙江青瓷形成主流,馆藏西晋青釉盘口鸡首壶、东晋越窑青釉虎子、东晋青釉点褐彩蛤蟆渣斗,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色。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瓷业迅速振兴,突破了南方专美的局面。代表器物如安阳北齐范粹慕出土的四件黄釉印花乐舞人物纹扁壶,生动模印出五个胡人乐舞俑的场面,是当时文化交流的产物,而天津博物馆所藏的黄釉模印凤鸟纹扁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隋朝虽然统一时间短,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更是促进了这种交流。馆藏隋白釉高足盘,造型硕大,是盛放茶具的实用器;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造型独特,可以与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相媲美。
唐、五代时期瓷器的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北方以邢窑“类银类雪”的白瓷为代表,馆藏唐邢窑白釉玉璧底碗,质地细腻,釉色雪白;唐白釉辟雍砚,釉色白润,中间为凸起的圆形砚面,四周是圆圈型砚池,是北方白釉瓷器的代表。南方以越窑“类玉类冰”的青瓷为代表,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七绝诗《秘色越器》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对当时越窑瓷器美丽的釉色进行了赞美。馆藏唐越窑青釉双系盖罐,釉色纯净润泽;五代越窑青釉合九字款碗,釉色青绿,如秋水般深沉,碗心刻有“合九”二字,其意可能是喝酒,也可能表示一共九件。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