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就是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控制对象是过程(process),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图。
控制图是贯彻预防原则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简易、直观、有效的六西格玛质量控制工具。许多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过程控制是实现六西格玛质量战略的必由之路。
实施过程控制可以避免在生产异常时产生大量的不合格品,也就避免了大规模质量成本浪费的可能性。六西格玛管理公司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质量成本都在25%左右,即每卖出100块钱的产品有25块钱左右的收入花费在废品,返工等浪费之中,如果实施了六西格玛质量控制方法,这本来是可以作为纯利润的!
根据六西格玛管理公司的资料统计显示,20世纪30年代以前,质量管理尚处于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其特点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生产结束后单纯依靠检查来剔除废品以保证质量。它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贯彻预防原则。
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脸室的统计学家休哈特(W.A.Shewhtar )首先创立了产品检验的控制理论,提出了后人所称的“休哈特控制图”,其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但六西格玛管理公司发现,控制图在提出后的十余年中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火生产才开始使用控制图和抽样检验技术,从此质量管理进入了SQC阶段,控制图技术开始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中推广。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质量管理又迈向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费根鲍姆(A.V.Feigenbaum)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SPC技术在TQM阶段得以逐渐形成。
六西格玛管理公司得知,虽然控制图技术在SQC阶段就已经开始使用,但是是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进一步增强了SPC技术的生命力,便SPC技术的理论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
天行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了解更多请咨询:
联系人:曾先生
手机:
了解更多请百度搜索:天行健六西格玛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