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褐斑病一般发病轻,病叶率5%-左右,个别达到90%以上,造成大豆大量减产,如何防治此类病害呢?
症状
1、子叶病斑不规则形,暗褐色,上生很细小的黑点。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1~5mm,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
2、茎和叶柄染病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病荚染病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发病规律
1、以器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后进行重复侵染向上蔓延。
2、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28℃最适,潜育期10~12天。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
2、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3、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防治1次,防治1次或2次。
手机号:
24小时咨询热线: 电话: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