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绿艾背绿如何区分,艾背绿价值多少,

  • 发布时间:2015-09-11 10:05:52,加入时间:2015年03月30日(距今3688天)
  • 地址:中国»重庆»江北: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中信大厦13楼9-2
  • 公司:重庆续古文物修复研究所,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辜,手机:13110295359 微信:guguocan

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分。石坑寿山,角山,九茶山,月尾溪,都灵坑,坑头洞,水晶洞等  !

艾叶绿石是一种肌体中含有银色金属沙点的矿物,如繁星闪烁夜空,绿中透出黄色,清中期以前排为石中之首,是难得一见的宝物,因北方地理气候所影响,石质成熟的辽宁老坑所产为第一,其次为福建寿山所产,因古典记载有限所至五花石坑具体位置至今成迷,有史记记载清康熙御赐寿山在今吉林省境内,为康熙狩猎场地,解放前归辽宁,辽宁产艾叶绿石,及五花石坑地点还有待考证。

寿山石主要出产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市郊北部约30多公里的寿山乡,日溪乡,闽侯县等地。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山坑石中的著名品种。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明末谢在杭在评述寿山石时,曾称艾叶绿为第一。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形容其色泽"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又日"上半如碧玉,下半……,又如西洋玻璃瓶。"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史载艾叶绿原产距寿山十数里的"五花石坑"内,是该洞罕见的品种。但该洞早于清代即绝产。近代每以月尾绿中色如老艾叶、质通明纯洁者充作艾叶绿。也称"艾叶冻"、"艾叶晶";如色稍淡者,则称"艾叶背绿"。艾叶绿与田黄、白芙蓉并称"寿山石三宝"。

赏寿山石重在"三看"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总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您手上有此寿山石的话 !   

重庆盛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香港荣盛国际)

联系人:辜经理

联系电话:

邮箱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明生路235号保利海航国际中心34楼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