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款宣德年制的桥耳炉怎么鉴定真假?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成交记录:139万成交,铜象耳宣德炉

款识:“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楷书款

此件香炉样式来源于明宣德炉,以金铜制成,炉身形制规整。直口,两侧置双象耳,象首粗眉杏目,长鼻直竖,表情自然细腻,循“太平有象”之吉意装饰,包浆沉稳,色泽典雅,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是为书房陈设雅器。焚香其内,历史的厚重之感随香外溢,仿若置身其中,随香而止,怅然若失。底书“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楷书款。

快速私下交易,古董古玩价格公道可以现金变现收购:  

沈先生(SHUM)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     国内外收藏家交易平台

只要真品,货真价实,价格公道,快速交易,假的不要。

认可认证,安全可靠,法定许可de古董收购交易资质,

合作共赢 = 新加坡、纽约跨国收藏家买家高档酒会交流沙龙     

宣德炉的拍卖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在往上走。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时秋拍“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全部成交,总成交额9844.8万元,平均每件492万元。其中一座“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7年增值9倍。

据说,明代宣德皇帝嗜好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风磨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汝窑、哥窑、钧窑、定窑等所产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铸造香炉。

为保证香炉质量,宣德皇帝要求铜的精炼次数不能少于十二次,铸造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精心冶炼,在宣德三年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无出品,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少数被赏赐给皇亲国戚近臣和一些庙宇.

精美典雅的宣德炉,每一件宣德炉作品都有它的故事。

明宣德年间,暹罗国(今泰国)进贡了三万斤纯净致密、千年不锈,且黄金含量高达五成的“风磨铜”,相传这种铜矿石所铸器温润细腻,灵光内蕴,风越吹磨它就越明亮。皇帝朱瞻基对其爱不释手,下令以此铜更新太庙,郊坛,并铸造宫廷礼器香炉等,并将传世之炉命名“宣德炉”。

皇家铜炉引发民间仿制热潮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它在合金配制、熔炼、铸造及表面处理技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仅在宣德三年这一年制作过一批。

明清藏品落款多样不乏精品

2014年11月起,“宣炉吉金——苏州博物馆藏明清铜香炉特展”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展,为期两个月。

参展的苏州博物馆藏明清铜香炉共计100件,都是广义概念上的“宣德炉”,但其中也不乏精品。除了常见的“宣德制”、“大明宣德年制”等以外,还有“内用”“吴邦佐款”“琴书侣”“玉堂清玩”“诸葛亮铸亮铸”“石叟”“允中家藏”“聚星堂主人制”等款。

在造型上除了具有复古意趣的仿造北宋《宣和博古图录》(1123年)与《考古图》(1092年)诸书中所绘的铜器以及内库所藏宋代柴、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款式外,许多铜香炉的形制或别致或典雅或新奇。

“古人制具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这是明末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古时文房器具做出的评价。古时文房多宝器,上至钟、鼎、刀、剑,下至笔、墨、纸、砚,“皆以精良为乐”,丝毫含糊不得。古时又有言流传:“文房百器,炉为首器。”说的正是这案头燃香的香炉,而香炉之中,又以宣德炉列为首位,所谓“文房诸器,宣炉为首”。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