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人家: 以广东,北京,上海“白茶人家”茶叶销售中心为枢纽,实行全国连锁加盟经营,已建立了100多个茶叶销售网点,形成了网络化经营。企业通过国家农业部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OTRDC)认证、德国BCS、日本JAS、美国USDA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实现自主出口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及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于2007年“白茶人家”牌太姥翠芽在日本荣获世界绿茶金奖。白毫银针纯用肥芽制成。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 白茶最早见于北宋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建瓯县志·卷二十五》记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即现在的建阳市漳墩镇桔坑村)。
建阳市漳墩镇与松溪、政和、浦城、建瓯毗连,是闽浙路程最短的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处,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区。镇内境内丘陵叠障,溪水潺潺,雨量充沛,茶树丛生。据当地农民说:采回的茶叶经过“萎凋与干燥”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效,用作治牙痛、麻疹等,为了把茶叶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原始白茶工艺的起源。这种只经过杀青,不揉捻,经过晒或文火焙干的茶白毫显露,酷似寿仙眉毛,当地人俗称寿眉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