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玩鉴定中心

  • 发布时间:2016-07-01 11:51:16,加入时间:2014年12月20日(距今3852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金马路3楼
  • 公司:湖南中历收藏品鉴定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黄静,手机:13657400733 电话:0731-89918186 QQ:2811088755

首选中历文物检测鉴定中心
俗话说:“衣对骨必对”。这里的“衣”是指瓷器的釉,“骨”是指瓷器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这种透明釉的颜色往往与胎质有关,在烧制过程中,胎中的铁元素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向釉内扩散,加之窑炉内的还原气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现出亮丽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铁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
  
(七)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  
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八)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者
  古代使用的“苏勃尼青”是一种天然矿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铁与钴相互融合,均匀分布。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点。它们一般不会浮到釉子表面上来,形成所谓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首先看造型:不同时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对历代瓷器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其次看工艺:瓷器装烧方法不同,成型工艺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明显的特征,成为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之一。例如,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第三看胎釉: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又一个重要依据之一。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因此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中历文物检测鉴定中心是经国家工商局,文物局,商务厅批准的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权威文物检测鉴定机构。中心拥有副研究员以上并具有几十年鉴定国家文物经验的资深专家组成最庞大团队做权威文物鉴定,对送交物品鉴定所采用的方法是眼学与科学的相结合,既有权威专家团队,又有权威仪器检测。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