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紫砂壶拍卖逐年兴起,时大彬、陈鸣远、顾景舟,蒋蓉,周桂珍,惠孟臣,陈曼生等历代制壶大师的名气也水涨船高,叫响于整个收藏圈。然而,由于存世量的稀少,以及鉴定真伪的难度较大,这类顶尖明清大师的作品,虽然收藏价值极高,但上拍数量很少,逐渐沦为藏家心目中难得一遇的“传说”。
陈明远简介:?.............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详见紫砂书籍《壶魂》《壶论》) 编辑本段艺术造诣 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 .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
陈鸣远制壶,以技术精湛,雕镂兼长,富于创新而闻名,在紫砂壶发展史上,他是一位技术全面而成熟的大家。他至今仍留存于世的作品有束柴三友壶,梅干壶、南瓜壶、中六方壶、瓜棱壶、葵花八辨壶等,这些作品,不但富含新意,有独创精神,而且技法精熟,奇妙绝伦,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通高9.7厘米。 制作时作者将整个壶身处理成一个方中显圆的包袱状,继而,又将包袱布两边扭束成一条带,连接壶的嘴和把柄,而带中间的结又正好落在壶盖的中间,这样,结也就成了茶盖上的钮,显得贴切自然。在整把壶的上半部,还可见到包袱布的褶纹,线条十分流畅。壶的底部,刻有“两腋习习清风生,鸣远”字样,这里既道出了壶的制作者是鸣远(陈鸣远),又说明壶的功能所在,使壶更具文化品位。现该壶为美国佛立尔博物馆收藏。
陈鸣远紫砂壶成交记录如下?............
陈鸣远制紫砂三足圆壶 成交价格:385万元
清初 陈鸣远製 紫砂莲蓬水洗 成交价格366万元
清康熙 陈鸣远制廉斋铭乌泥束腰壶成交价格:989万元
清 陈鸣远 束竹壶 成交价格:686万元
龚心钊旧藏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 成交价格455万元
陈鸣远紫砂壶精品拍卖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陈鸣远款紫砂壶-300万2-16
陈鸣远 紫砂壶--305万2-16
陈鸣远款紫砂壶-409万2-16
清 陈鸣远制紫砂壶2万9-19
陈鸣远款提梁紫砂壶万2-16
陈鸣远款带座佛龛紫砂壶万6-13
陈鸣远款刻花卉诗文紫砂壶万6-27
陈鸣远款珐琅彩花卉紫砂壶万2-16
陈鸣远款紫砂壶-225万2-16
如何鉴定陈鸣远紫砂壶?..............
就陈鸣远这位继供春、时大彬之后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师而言,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在工艺、造型、铭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虽然他是受父亲陈子畦的影响走上制壶之路,并很快成为一代高手的,但和以往的壶艺家不同,与文人墨客多有交流的他,超越了匠人的局限性,赋予了紫砂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从实用品蜕变成为了艺术品、收藏品。
陈鸣远款委足方胜壶
从砂泥上看,在陈鸣远所处的清早期,壶艺家大多依据制作的需要对砂泥进行筛检,内里普遍含有一定的杂质,且颗粒大小不一,有粗有细,较为自然。而现今的仿制壶,则是另外制作出颗粒,混杂在备好的精细泥料中,颗粒大小趋于一致,失却了自然的感觉。从感官来看,老泥制作的壶很沉着,很安静,有紫玉金砂的感觉,新泥制壶则显得浮躁。另外,年代久远的紫砂器,因手摩茶浸,呈现黯然之光,有的还有自然的茶垢和污迹。赝品为了追求这种老壶的效果,或用颜料、油类涂抹,或将新壶表面处理后浸在浓茶,甚至人工配制色汁中,使新壶快速上色,充作老壶。
从工艺上看,古人做工和现代人比有很大的差异,古人做壶像写字一样,工具的使用肯定简练,不做过多的修饰,很爽利,尤其是壶底部,很少有修饰的痕迹。现在则不同,修整得很过分,很规矩整齐,人工的痕迹过于明显。
对比款印也对鉴别紫砂器真伪很有帮助,但这种帮助很有限,因为仿制款印就现在技术来说很容易。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古董商就用火漆在老壶上拓下印记,待硬化后,再印盖在仿制品上,印记完全一样,只是稍小些。而现在利用电脑技术仿制的印章,则完全可以乱真。此外,后人用前人真印章的情况也存在,某著名工匠故去后,他的印章很可能传给子孙或弟子,所以,款印只能作为依据之一,还必须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与款印相比,考量壶体上刻绘的文字和纹饰,对于鉴定真伪更有帮助。仿制壶上的纹饰痕迹,大多亦步亦趋,谨小慎微,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老壶上的则很清爽利落,韵味十足。另外,陈鸣远时代刻划紫砂竹刀和钢刀都在使用,竹刀划痕略有粗糙感,今人全部使用钢刀,划痕锐利。
通观市场上可以见到的陈鸣远赝品壶,以花货为主,仿生类的器物尤其多,其中水平较高的是民国时期某些制壶名家在上海地区仿制的。陈诵雎说,传统造型的壶,例如石瓢壶等,作假难度比较大,在行家眼中,多一分少一分,差别很大,没有相当的功力,是做不好的。但像陈鸣远壶这样仿生类的作品,造假的难度相对比较小,因为这些作品以造型新颖独特见长,一般人难以得见,臆造的赝品容易蒙混过关。
随着陈鸣远制壶身价的暴涨,近年来,类似的赝品也是层出不穷,对于收藏者而言,需要掌握相应的鉴定知识,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陈诵雎说,收藏爱好者除了要多看真品,多接触,多比较,增加感性认识,还要学习紫砂历史,掌握历史上各时期紫砂制作工艺,泥料的变化,壶艺家的技术风格和印款模式,以及常见的作伪方法。
免费咨询电话请拨打下方咨询热线,下个成交的就是您,还在犹豫什么
联系人: 董先生电话: qq 号 kbgj888
以上信息经《艺术网》华夏收藏网,版权经个人不准盗习,粘贴复制转载,如有侵权,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