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纯铜密度为8.96,熔点为1083℃,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主要用于制作发电机﹑母线﹑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器材。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
铜合金 - 铸造工艺
各种成分的铜合金的结晶特征不同,铸造性能不同,铸造工艺特点也不同。 1、锡青铜:结晶特征是结晶温度范围大,凝固区域宽。铸造性能方面流动性差,易产生缩松,不易氧化。工艺特点是壁厚件采取定向凝固(顺序凝固),复杂薄壁件、一般壁厚件采取同时凝固。 2、铝青铜和铝黄铜:结晶特征是结晶温度范围小,为逐层凝固特征。铸造性能方面流动性较好,易形成集中缩孔,极易氧化。工艺特点是铝青铜浇注系统为底注式,铝黄铜浇注系统为敞开式。 3、硅黄铜:结晶特征是介于锡青铜和铝青铜之间。铸造性能(在特殊黄铜中)。工艺特点是顺序凝固工艺,中注式浇注系统,暗冒口尺寸较小
精铸铜件铸造的关键是什么 (一)结晶及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液体金属的结构,晶核的形成与长大,晶粒的大小、方向和形态等与铸铝铸件的凝固组织密切相关,它们对铸件的物理性
精铸铜件铸造的关键是什么
(一)结晶及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液体金属的结构,晶核的形成与长大,晶粒的大小、方向和形态等与铸铝铸件的凝固组织密切相关,它们对铸件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控制铸件的凝固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所希望的组织,欲控制凝固组织,就必须对其形成机理、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研究。目前已建立的有效控制组织的方法有变质、孕育、动态结品、顺序凝固、快速凝固等。
(二)精铸铜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控制:
现代制造的许多领域,对精铸铜件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铸件的近净形化(NearNetShapeProcesses)技术改变着铸造只能提供毛坯的传统观念,其目的在于降低物耗、能耗、工耗,并且改善产品的内外质量,争取市场和高效益。然而,精铸铜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如铸型表面的作用、凝固热应力、凝固收缩等)的影响和制约,控制难度很大。铸件是液态成形的,实现近净形化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结构方面铸件的内腔和外形用铸造方法一次成形,使其接近零件的最终形状,使加工和组装工序减至最少;在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方面,使铸件能接近产品的最终要求,做到元余量或小余量;另一方面,被保留的铸造原始表面有益于保持铸件的耐蚀和耐疲劳等优越性能,从而提高产品寿命。努力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推进铸件近净形技术的发展是未来的方向。
精铸铜件的性能特点:
一、可制造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如各种箱体、机床床身、汽缸体、缸盖等。
二、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广,液态成型件的大小几乎不限,其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其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工业上凡能溶化成液态的金属材料均可用于液态成型。对于塑性很差的铸铁,液态成型是生产其毛坯或零件的唯一的方法。
三、液态成型件成本较低。液态成型可直接利用废机件和切屑,设备费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