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玉壶春瓶大发展的阶段
元代的玉壶春烧造数量大,以青花、釉里红、影青、青釉(龙泉窑)等釉彩品种最为丰富,品种最多,可以分为两大类八种类型,一类为轮廓线生硬挺直的,一类为轮廓线柔和顺畅的。第一种口撇出较大,下收急促,颈细而稍短,腹较圆,腹径处靠底足,转折明显,口径与足径相仿,圈足微内敛。第二种口撇出大,下收急促,颈细而稍短,腹较圆,腹径靠上,转折明显,圈足内敛。第三种口撇出大,颈较粗,下收圆缓,腹部浑圆而稍有棱角,圈足微外撇。第四种口撇出大,下收急促,颈部有明显转折,向下斜出至腹部,腹径明显,圈足较高,微外撇。第五种口部较小,细颈,大腹,圈足外撇,上下对比鲜明,颈、腹处转折明显。第六种口小微撇,细颈,腹部瘦长,圈足内敛,整体曲线缓和,瘦而不硬,比例匀称。第七种口大微撇,颈与腹比例适中,圈足微外撇。第八种口大微撇,粗颈,细长腹,圈足微外撇;整体曲线柔和,比例适中。
此外,还有一种八棱形玉壶春瓶,这种形式较为少见,为元代所特有,国内和国外都有流传。在造型上与同时期产品无异,只是制作工艺不同而已。
元代的玉壶春瓶造型丰富,对后世玉壶春瓶的制作影响很大,以后明、清各期的玉壶春造型几乎都能在元代造型中找到原型。这一时期的玉壶春瓶在用途上是一个过渡时期,即从宋代的实用酒器逐渐向明清时期的陈设转变,这一点,仅从它本身的器身装饰上就可体察一二。早期器身的装饰较为朴素,或白釉,或白地黑花,或影青釉,基本为光素无纹,偶有图案或文字。器物本身制作也较粗糙,不甚讲究,线条未见优美,接胎痕迹明显,显然不是专为人用来欣赏品评的,更多的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元代的玉壶春瓶装饰逐渐增多,釉色品种丰富起来,青花、釉里红等新的釉彩品种使这一器物在装饰上更加多姿多彩。器身装饰繁复、细腻,层次分明,体现出元代器物装饰的整体特点,而且图案更具有欣赏意味。主题纹饰或为行龙,或为莲池水禽,或为寓意吉祥的文字,即让人们陈设,赏鉴的内容丰富了起来,显然这些内容与原本作为酒器的用途实无多少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