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免费鉴定高价回收咨询 陈总
昨日,参与此次银锭专家鉴定会的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钱币分会会长曹红光介绍,海关银锭是钱币收藏中的稀罕之物,极其珍贵。
今年49岁的曹红光曾经在银行工作多年,从事钱币研究十余年,他说,目前存世的海关银锭有江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东海关、江汉关等多种类型,由于海关银锭存世量少,备受藏家追捧。
曹红光称,目前发现的江汉关银锭仅有一枚是同治年间铸造,其他均为光绪年间铸造,保守估计,其存世总量不会超过50枚。此次江汉关博物馆征集的两枚银锭中的一枚,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枚“光绪六年”铸造的江汉关银锭,相当珍贵。
清朝末年,江汉关的税银收入巨大,按理说现在应该有大量银锭存世,但为何银锭如此之少呢?曹红光称,当时银锭的去处很多,比如用于战争赔偿和外债的赔付、镇压太平军等军费开支。同时,上缴的江汉关关税银锭都进了银库,作为政府财产,免不了被熔化改铸成其他品种银锭的命运;此外,清朝末年,湖北建造了湖北造币厂,开始制造银币,其间也改铸了不少银锭,这些都导致了海关银锭特别是江汉关银锭存世稀少。
此次江汉关博物馆征集到的江汉关银锭为50两银锭,折算为现在的1600克至2000克左右,在当时江汉关官铸的银锭就此一种吗?曹红光称,当时除了50两的,还有5两的,不过存世也很少。据他所知,目前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钱币博物馆就珍藏有全国唯一的一枚。
“夷场”旧指上海的租界,乃是当时上海华界人士对洋场(租界)的鄙称,亦指称旧上海。夷场新银锭就是晚清民国时期由上海租界内各银炉铸造,广泛流通于上海本埠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银锭,是当时中国各种类型银锭中知名度、影响力的一种。除沪地本埠商界、钱庄票号与银行业广泛使用之外,清廷对外的几次重大赔款、举借洋债等等,几乎均在上海作为交割地,海内外大量的各式银锭、银条、银元涌入上海后,因成色不符纷纷交付上海租界银炉改铸为夷场新银锭。夷场新银锭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主要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夷场新银锭的造型为传统马蹄型,每枚五十两,重约1825克。其特征是锭面没有纪年戳记,只有纪地“上海”、银炉名称和序号等戳记,戳印铭文较清晰,文字易识别,如“生源·上海·四”,“千泰丰·上海·贰”,“同源(洽记)·海·壹”等。夷场新银锭铸出之后,必须要经上海公估局批估成色,符合标准者方可流通市面。因此,锭面常留下上海公估局毛笔书写的批码或者铁戳印记。
近两年明清银锭价格的火速上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收藏者,也造成了银锭价格的极速飞涨。拍卖市场上一鸣惊人的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五十两银锭以130.6万成交,再次肯定了银锭“不差钱”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