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寓意为福寿双全、福禄万代的乾隆年间的白玉浮雕。玉质看去温润凝白,触手可感润泽细腻。其柄如意以整块和阗白玉雕琢而成,如意首作云叶式,高浮雕一只蝙蝠展翅于顶端俯首下望。器首正面四周起如意云纹边框,其内正中为一“寿”字,两旁饰葫芦万代纹样。器身呈灵芝式,柄身中部微隆,自上而下渐宽,曲线优美。亦浮雕葫芦万代图案,趾部镂雕展翅蝙蝠,与如意首部相互呼应,尾端做一活环可供垂系流苏之用。
“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多呈S形,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唐代发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臣子们常进献如意祝贺皇室寿辰,皇族也拿如意赏赐王公大臣,如意渐渐地成了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在明末时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而清代乾隆、道光、嘉庆三帝时的如意,在民间还被昵称为“乾道嘉”,暗指“钱到家”,巧妙地满足了人们的美好寄望。
尽管此次春拍的这件乾隆白玉浮雕的估价为八百万至一千二百万,但笔者今天与一些收藏前辈们从佛山驱车赴广州收藏展开幕交流时,谈及此物都觉得这个定价并不算高。在2012年北京保利的五周年秋季拍卖会中一件同样是乾隆年间的白玉雕福寿如意,其当时的估价为一千万至一千五百万,成交价为元人民币。而本次保利香港的这件白玉如意无论是在器型、纹饰或雕工方面,均不亚于2012年北京保利那件二千多万人民币成交的类似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