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别称沙阳,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物,根据文物普查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379年,东晋始设沙戊;公元405—618年,沙戊升格为沙村县;公元581—618年,隋改沙村县为沙县,不久废置。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县名称,永徽六年(655)又废。先后隶属建州、汀州、剑州、南剑州、延平府、建安道。有文字记载的建县历史已有1600多年。..
沙县历史文化凸显,唐代著名高僧惭愧法师发明的“潘了拳”名扬天下;唐末诗人韩渥,其“雏凤清于老凤声”名句流芳百世;宋代 “五步一塾、十步一痒”盛极一时,闽学四贤之一罗从彦;首倡设立专营与外国进行商贸活动机构的陈篝;直谏和诗文名闻朝野的京官陈瓘、邓肃;被谪贬沙县的国史编修、后为宰相的李纲;明代三朝元老、户部尚书陈山;明宫廷画家边文进的花鸟画被称为“禁中三绝”;明代,铲平王邓茂七占据此地领导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1933年9月中央红军东方军解放夏茂等乡镇,建立了夏茂区苏维埃政府;1934年1月25日中央红军东方军再次进驻沙县,解放沙县县城,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
沙县历代古墓葬文化内涵同样丰富多彩,随葬文物种类繁多,其中的陶瓷俑尤为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建馆以来,城乡建设、农田改造、工业园区开发、配合大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各种形态的陶瓷俑,其技艺精美、造型别致、文化内涵深刻,现挑选部分宋代陶、瓷俑,呈现给各位专家、学者讨论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