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书鉴定拍卖 市场价格走势。
收藏注意的是三点:一是眼光,二是方法,三是运气。为什么把运气排在第三呢,因为运气不是什么时候什么人都有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捡漏”。眼光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眼光,即使一件再好的东西摆在面前也不知道它的好,同样眼光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需要不断的收藏,不断的去研究,这个相对于一般的收藏家来说难度很大。那眼光一般的收藏家应该去怎么做呢,这就靠的是方法了。收藏方法很重要,一般眼光的收藏家要想在收藏方面赢到底方法一定要掌握好。
古医书拍卖与明清古医书鉴定市场价值
著名古医书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史崧《黄帝素问灵枢经》
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六科准绳》、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华希闳《针灸集成》、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古医书承载了历代名医的成就,它是中医传承发展的载体。
古医书近期拍卖如下: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清 古代活字木刻线装医书万7
医门法律等医书45万3
邓法兵记医书册页两套万9
世补斋医书---317万4
昌邑黄先生医书八种万9
徐氏医书六种-355万9
清刻医书七种-315万9
石临萼眼科医书24万3
古医书价格一直是不温不火,那么它的收藏前景如何呢?古医书称得上是潜力股,相对而言,它们的价位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升值巨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古医书升值潜力都很大,只有那些年代较早的版本、初刻初印的版本、名医批注的版本等潜力无限。
古籍善本在拍场上十分走俏,价位更是节节攀升。可是,有一类古籍善本——古医书在古玩市场上依旧是个“冷门”。
1000多年来,我国的藏书家一直对经史子集等书目情有独钟,而对古医书却是冷眼相待,古医书一直无法成为主流收藏品。上世纪80年代,一套普通的中医书,一般也就几十元,甚至价位还要低;一套中医书精品,也不过几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