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却又未被普及、充分认识的妇科疾病,所以对于产后的新妈妈而言,在关注新生宝宝的健康的同时,也要为自身的健康恢复稍加重视。
目前,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有两种: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无痛、无创、轻松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轻微受损的肌肉和神经,通过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长期治疗。手法治疗的通常都是病情严重的,平时不注重保养,而且遇到问题又错过治疗时机才会导致病情劣化的。所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充分认识这一点。
产后盆底康复不要超过42天
专家指出,产后42天,产妇们都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只有筛查是否存在盆底功能低下、尿失禁等症状的健康隐患,才能根据个人身体的状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二胎分娩者,尤其要注意评估盆底肌肉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尽早的制定康复计划,而不是必须等到42天才开始。
项目--盆底康复中心建设
武汉世纪华联医疗集团针对妇产科推出的盆底康复中心解决方案,该方案运用的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可以有效地干预甚至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阴道松弛、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病况。
据悉,女性盆底康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通过搭建女性妇科盆底功能障碍诊疗、产后盆底康复及围产期女性心理干预临床中心,发展相关健康产业,建立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评估体系,提升临床实践规范,为女性盆底健康及心理健康提供科学评估诊治,从而推动国民健康幸福指数。
盆底康复中心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产后盆底康复理疗和围产期心理健康干预。
产后盆底康复主要是对先进行受试者的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然后进行盆底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盆底肌肉生物反馈训练,可视化的Kegel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最后再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运用了“评估-治疗-评估”的康复模式。
而围产期心理健康干预围产期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产褥期产妇的应对方式及降低抑郁评分,同时可以稳定产妇的情绪,缩短总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以的情绪状态顺利完成分娩起到恨大的作用。
场地规划
场所须包括盆底知识宣教室、盆底检查评估室、产后康复室及团体心理训练室等。
盆底知识宣教室
可利用孕妇学校,有图文并茂宣传版面、电教设备、教学模型等(建议30平方米以上)。(包含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指南、操作规范、心理健康指导、产后子宫复旧)。
盆底检查评估室
可同时对多位女性进行盆底检查,以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等(建议30平方米以上)。
产后康复室
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形体恢复,子宫复旧,淡化妊娠纹等,温馨的房间布置,暖色的房间色调,有图文宣传版面,6-8张治疗床,床间有隔帘(建议30平方米以上)。
团体心理训练室
进行女性心理评估和训练,尤其是针对围产期女性出现的焦虑、抑郁、失眠,1位医师可同时训练20位患者(建议30平方米,可利用盆底知识宣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