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万成交明 时大彬制圈扭壶 2010年西泠拍卖成交作品。
著录:《荆溪紫砂器》封面、图版2第18页,黄健亮,黄怡嘉主编,唐人工艺出版社(台湾),1999年。
说明:底款:万历己酉 时大彬制
492万成交明万历 时大彬制紫砂醴泉壶 2010年保利拍卖成交作品
此壶选料上乘,色呈棠栗色,表面参杂斑驳的浅色细砂,粒粒隐现,甚似熟透梨子之表皮,当为所称“梨皮紫砂”,让人不禁想摩
132万成交明万历 时大彬制紫砂扁壶 2011年保利拍卖成交作品。
扁壶为紫砂胎质,选料上乘,壶身色呈棠栗,外壁包浆明润古雅,隐现紫砂胎泥肌理质感,予人摩挲把玩之趣。紫砂壶体呈扁圆形制,流嘴较短,前端弯折外撇,后部执把作圆形,扁壶壶盖微略隆起,盖面中部置一圈棱纹为饰,中心上设扁圆提钮,与壶身造型相互应合,壶身底部设圈足,摆放平稳。足底题刻“甲辰秋月”、“大彬”款,刻工精湛,字体工整。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时大彬紫砂壶作品(南京博物院馆藏)(2张)
时大彬距今约300余年,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可见精贵之至。海内外也有许多私家收藏,因无从查考,莫辨真伪,因此暂不统算在内。时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识别。
时大彬所制紫砂壶,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五器为近些年考古发掘所获,皆处于明人墓葬。其余均为传世品,壶式多样,有园壶、六方壶、三足壶、开光方壶、提梁壶、书扁壶、僧帽壶、印包壶、菱花壶、半瓜水盂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机构及藏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