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
此瓶器型规整自然,底部比口部大,底足短,稍外撇。釉里红很难烧,唐朝长沙窑已作了可贵的尝试,但直到元朝才真正创烧成功。此瓶底釉略微含青,釉色上下一致。放大镜下,底釉气泡疏朗,通透感强。釉色表面还有开片现象,深浅自然。釉里红发色虽略微偏灰,但在元朝釉里红器中已是十分难得。色深处稍见褐色,但是渐变之色,不像赝品深浅太过。绘饰从上到下分五层,特别是瓶腹层花卉笔法交代清楚,笔笔落到实处。画法基本为中锋运笔,放大镜下能见清晰的笔痕,偶用偏锋佐之,过渡十分自然,是专家熟手所为。分割线画得并不规整,但粗细之间有肯定之势,不见赝品运笔难涩之状。放大镜下能见气泡疏朗。底为糙底,火石红淡雅,糯米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