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第一草书”是“草圣”林散之1975年3月为日本书法代表团访华专门创作的草书手卷,由于特殊原因没有送出,成了林散之的自存之稿。国内仅存3幅,此作。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林散之第一草书,反映了中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著名鉴定家萧平、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网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后人联合将这幅作品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
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估价林散之第一草书这类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超越国界。林散之第一草书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1] [4-5]
大器晚成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 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这是我们在解读林散之书法时不可不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