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金铜佛像近年来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价;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借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轰动一时;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同年,一件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铜像在北京翰海秋拍以1792万元成交;2011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也拍了大量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价逾千万元人民币。北京保利在当年秋拍中推出“观自在中国佛教造像专场”,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总额高达7388.86万元,其中有两件达千万级别。
“由于人们对佛像艺术品的追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中国佛像拍卖市场也是在逆势上扬。”业内人士指出,直到2012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后,中国的佛像艺术品收藏热潮才有所降温。
只是,这样的降温并没有持续多久。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最终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单体佛像造像的成交纪录。
价格尚未出现泡沫
资深佛像收藏家马占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佛像收藏市场迅速升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佛像拍卖市场火爆的影响。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相信投资佛像收藏的回报会越发丰厚。
“其实,在1998年-2002年期间,10至20公分清中早期的佛像一般只在1万元左右就可收到,特别精的品类,价格也只在两万左右徘徊,有时候运气好的话,花个几千元也能淘到宝贝。”东莞资深佛像收藏家何志坚告诉记者,“相对于同时期陶瓷类、书画类的红火,佛像还是冷门藏品,当时是入手买进的契机。”
而后来,随着明清佛像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其价格也是节节攀升。但在何志坚看来,佛像价格的攀升和苏富比拍卖有关。“第一波涨价是在2006年的苏富比,收藏家蔡铭超以1.1亿元买进了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第二波涨价也是在苏富比,60多公分的明永乐鎏金铜佛突破两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