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拍卖市场上潘天寿的赝品主要模仿其上世纪四十年代早期作品和六十年代成熟期作品,题材多为荷花、松鹰、山水、兰竹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潘天寿拍品,绝大部分是仿制低劣的假货,真品可说十不见一,更不用谈精品了。潘画因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成为造假者竞相作伪的对象,以至赝品泛滥成灾。如某拍卖公司署名潘天寿的画作《锦葵红杏》拍卖成交价过百万,这幅作品在拍卖时标明为海外回流拍卖画作。但这幅实为伪作,明显仿自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潘天寿精品《红葵黄花》。
其实,熟悉潘天寿艺术风格的人,对于伪作与真品一望便知。潘天寿的绘画最为鲜明突出的是画面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力,它具有一种冲天的霸悍之气,诉诸于观者的视觉感官,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而赝品通常显得较为软弱琐碎。
伪作中有一部分是“文革”前印的水印品,水印品是木板刻成许多套版,一次次用图画颜料进行套色印制。所以水印品的构图、色泽都可以做得很像,但人工刻总容易留下刀痕,以及边沿的水印迹,尤其是枯笔中的小墨点只要认真细看,还是可以分辨的。
潘天寿兼擅指墨画与“笔墨画”二种技艺,在许多书画鉴藏家的心目中,潘氏的指墨画更具有他个人的艺术独特性,在书画艺术市场上其价格更高也更容易出手。因此有些造假者就将造假重点盯在他颇具代表性的指墨画作品上,自以为他的指墨画类型作品无论是线条还是墨块,乃至造型都会相对单纯简洁一些,仿起来可能比较容易“像”。如南方某拍卖行1999年春季拍卖会上的指墨画《老鹫图轴》,此画原本藏在潘天寿纪念馆,将它们二者作比较,伪作笔墨与造型别扭走样。而真品则笔墨与造型奇拙生动,显然是泾渭分明。个中缘由是造假者在操作那件疑伪成品时,所用的工具和材质与原作者的不同,即把指墨画按毛笔画来操作了,而主观上却妄图要仿出与原作相近的艺术效果。
潘天寿作品拍卖成交价格
潘天寿 老鹰 立轴 30-50万 5520万
潘天寿 1959年作 江 咨询价 4715万
潘天寿 指墨荷花 立轴 万 1840万
潘天寿 1956年作 鸡 万 1746万
潘天寿 1961年作 微 万 1680万
潘天寿 辛丑(1961年 万 1656万
潘天寿 1944年作 山 万 1610万
上海资深金牌古玩经纪人:瞿经理 帮你了解更多古玩艺术品资讯
在当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钱加之有闲,“古玩热”在神州大地的温度于是便越升越高。据权威的《收藏》杂志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500多项,3千万收藏者热衷此道,约占人口的3%。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11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全国每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约为10亿元人民币。2002年10月28日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允许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进行流通,使民间收藏更加火爆。
有识之士甚至称:“收藏古玩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不仅各类介绍收藏的书籍、杂志、报纸订数一路上扬,网上的收藏类网站点击率日见人多,就连中央2套节目的“艺术品投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我家有宝”、江苏电视台的“家有宝物”等专题栏目也成了道上人每日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还有小说《古街》、电视剧《古玩虫》、《五月槐花香》等纷纷杀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些都为收藏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
如您有藏品想出手或鉴定。
咨询热线: 交流Q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