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上,傅抱石依靠高超的智慧实现了诗意画的传统与现代对接,尤其他独树一帜地将毛泽东诗意汇入山水画的势与质,使历史现实和浪漫想象,绘画风格和诗歌意境,画家的气质和诗人的胸襟有机融合,创作出一幅幅激昂蓬勃的现代风格与深邃优雅的古典精神相辉映的画面。可以说,傅抱石创造了不负时代的艺术语言,让千年以降的山水画在新时期、新思想的激荡下为之一变,其史学意义和启迪意义非同寻常且影响深远。而这种影响还体现于艺术语言的建构,正如前文所述,“抱石皴”横空出世,他对早已固化的传统笔墨审美法则发起冲击,运用突破性的散锋代替一直被奉为圭臬的中锋,传统笔墨系统中的勾、皴、擦等相互独立的程序,也在一次性运笔过程中得以综合。画家通过顺逆、提按、疾徐、轻重、顿挫等动作将运笔的速度、压力、节奏进行有机搭配,同时充分凸显笔锋、笔腹、笔根的全方位表现力,或笔走游丝,虚灵飘洒,或笔重如杵,毫飞墨喷,形成点画毛涩斑驳,变换多方,墨色洇渖漫漶,绝无定则的整体视觉效果,并且还满足了技法程序单纯化而艺术效果丰富化的逆向双重诉求。我们看到,在傅抱石笔下,清冷老成的中国山水画开始变得温暖少壮,苍茫洒脱置换了顿挫沉重,犹如身经沧桑的耄耋老者再次活力涌动——也许少了世故,但多了开拓;可能少了因袭,却多了自我,画家因解衣盘礴而直呈本心,作品因情真意切而坦荡至诚。当然,“抱石皴”的出现自有其学术理路,因为它是一种建立在中西绘画根本差异基础上的技法。具体而言,“抱石皴”乃傅抱石从哲学层面来理解的本体性“存在”的视觉匹配形式。傅抱石认为,“西洋画……一一随其高低大小以‘块’之存在状态描之,直连结于为材料之对象。然中国画则描以线条,描以成形中之形,画面不连结现实之存在” ,“‘块’为‘有’,‘线’乃‘有’复归于‘无’之姿,于此可知中国之美‘老境’之特色矣。” 可见,傅抱石眼中的块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静态“存在者”,而线条则是趋向于“无”的动态“生成者”。线“从有复归于无而来” ,与老子“无”含于“有”之恍惚状态意蕴相通。正是基于对“无”的推崇,傅抱石格外青睐线所带来的“铭感之深远”的“恍惚”视觉效果,而“抱石皴”无疑又是最能体现“恍惚”的线性形式:它超拔沉沦之存在,远离现实之况味,以“仅少之形,因附色于‘无’成象而展开” ,亦真亦幻,亦动亦静,通明澄澈,湛而弥深,既是自观自听,自视自照的映现,亦为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之“聪明”“老境”的彰显。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是为“线”而寻觅题材,不同的对象对应不同的审美意象。以凌空杨枝的疏朗表现线的“冲淡”与“逸动”;以穿越的过山索道,表现线的劲健和韧性;以井架的高压电缆表现线的绵延和秩序……线的美学特征和虚实有致的天才表现不仅传达了抱石先生由于书法篆刻而体现的功深百炼的底气,还折射着他以线性而神合心性的自在与悠游,这是由技而道的艺术体验,是一线终古接天涯的图像表征。
傅抱石作品拍卖成交价格
傅抱石 1954年作 二 万 3507.5万
傅抱石 1964年作 遵 0.00-0.00元 万 3450万
傅抱石 1945年作 罢 万 3314万
傅抱石 观瀑图 长卷 万 3300万
傅抱石 甲申(1944年 万 3220万
傅抱石 1943年作 林 万 3220万
傅抱石 癸未(1943年 万 3220万
傅抱石 碧海群帆 镜片 万 3162.5万
上海资深金牌古玩经纪人:瞿经理 帮你了解更多古玩艺术品资讯
那么为什么会说现代书画收藏更有潜力呢易从字画分析在现代书画艺术品出现这种现象有俩种原因:一是反腐风暴导致礼品市场遇冷,需求减少,价格也在下跌;二是之前的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过多,虚高的价格导致无人继续接手。此外,房地产低迷,原本投资房地产的人资金紧缩,加上股票行情上涨,吸引了其余流动资金。首先由于大量机构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未来在书画艺术市场人员结构的将出现两极分化显,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藏家相比,机构资金相对比较雄厚,机构有能力全部占有高端拍品,而个人却远远没有这个财力,传统意义上的个人收藏家逐步被边缘化,而企业藏家和机构收藏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是书画艺术品的寒冬,反而这将是书画艺术品投资新的转折点,目前的艺术品才回归了它原来的本质,艺术是大众的,不应该是虚高的,不应该只是针对特殊人群而存在,艺术品的市场应该真正属于买方市场,我相信随着收藏群体的成长和新生力量的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消费结构将向大众市场转型,书画收藏消费将成为重要的艺术品需求来源。
++++++++++++++++++++++++++++++++++++++++++++++++++++++++++++++++++
如您有藏品想出手或鉴定。
咨询热线: 交流Q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