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
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决定将北洋机器局更名为银元局,至此以后所铸银元改为北洋造“光绪元宝”,有二十五年版、二十六年版、二十九年版、三十三年版和三十四年版。
二十三年造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造“光绪元宝”银元,正面是满汉文“光绪二十三年”,北洋机器局造,中间珠圈里有汉字“壹圆”,上部有国号“大清”二字,两旁各有一枚六角星。背面是一条长角龙图案,两根龙须下垂,末梢朝上弯曲,中间龙珠,英文环绕龙身四周。二十三年造银元有两种版别,一是“斜眼龙”,龙眼呈三角形。二是“圆眼龙”,龙眼呈圆形。
二十四年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造“光绪元宝”银元,正、背两面沿用二十三年造银元图案,年号改为二十四年。与二十三年造相比较,龙角稍短,龙须弯曲向下,龙的脸部有明显变化。
二十五年造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值清政府将北洋机器局更改为北洋银元局。所以二十五年造“光绪元宝”银元,启用了新的版式。正面是中间珠圈,内有满汉文字“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各有一装饰圆点。上部“北洋造”三字,下部有重量说明库平七钱二分。二十五年造背面也启用了新的龙图案,中间龙珠上有火焰,与二十四年造有明显区别,可以说是铸钱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二十五年造铸造时间短,发行量也少,留存到现在相对少一点。因此,从目前来看二十五年造银元有两种版别,一种是“眼镜龙”(图4),看上去龙的眼睛呈双圈,为了便于区分,收藏的人们就称它为“眼镜龙”版。另一种是“实心眼”龙(图5),看上去是一双“实心”眼珠。因此人们就称他为“实心眼”龙版。二十五年造银元还有个区别,就是龙胸前龙珠分直火焰和曲火焰。
二十六年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是中华民族灾难的一年。6月10日,以英法等国组成的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8月,天津、北京等地相继沦陷,清政府溃败逃往西安,北洋银元局毁于战火。因此,铸造二十六年造“光绪元宝”银元被迫停止。
笔者有幸曾在1992年收集到了一枚,那时的北洋造银元不论哪个年份,乡下人卖的都是一个价。当时花了八十元钱收集到这枚钱的情形,在笔者心里一直记忆犹新。笔者仅此一枚,近年来只是在拍卖会上见到过,但因价格昂贵,且逐年上涨,因此再无缘能收集到了。
二十六年造“光绪元宝”银元,正、背两面沿用二十五年造图案,年号改为26。由于此钱经历了战火和无数次的灾难,能够留存下来,可以说是十分珍贵。
二十九年造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造“光绪元宝”,正背仍然沿用了二十六年造银元图案,年号改为29。二十九年造的银元也相对少一点,其中有几种特殊版别,称的上是稀有品种:
1. 29年造“标准29字”版,特征是与大字“29”相比较小,此“29”字在29年造版中是最常见的,可以说是29年造中的标准年号版。
2. 29年造“大字弯勾29”版,特征是“29”明显偏大,且“29”两字尾部呈弯勾状。无论在字体和字形与其他“29”有明显区别。
3. 29年造“大字耳型9”版,特征是“9”字上下对称,看似像人的耳朵,收藏界称之为“耳型”版。
4. 29年造“大字腰型9”版,特征是“9”字像猪腰形,收藏界光绪元宝历年拍卖成交价位:
大清银币光绪元宝广东省造 300.00-400.00万 375.00万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 180.00-380.00万 287.00万
大清银币光绪元宝 180.00-260.00万 239.00万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180.00-360.00万 316.00万
光绪元宝浙江省制造 120.00-180.00万 184.00万 称之为“腰型”版。
咨询人:陈总监
联系电话:
:
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509号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