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四川攀枝花辽三彩怎么辨别真伪

  • 发布时间:2015-12-11 12:22:17,加入时间:2015年06月18日(距今3610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华远国际中心3409室
  • 公司:湖南洵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糖,手机:13983379906 微信:tangxiaoqin88888888 QQ:1434742275

?辽三彩鉴定征集?


 

汉代黄釉多有杂质,还不是一种纯正的黄釉,应该说可能仅仅是窑工们烧窑时因火候与配方的原因,偶尔出现的,属于一种偶然窑变的产物。就是因为这偶然窑变的原因,汉代黄釉陶,就颇有历史工艺价值。唐三彩、辽三彩上也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也属于窑变之产物。

黄釉还分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瓷器上的高温黄釉,多为普通的民窑制品;而瓷器上的低温黄釉,多为官窑制品,非常珍贵。瓷器上纯正的低温黄釉,作为在烧成的瓷坯上两次入窑烧成的装饰釉,出现在明宣德年间。明成化、弘治黄釉达到历史上的水平,清三代官窑黄釉精美,而乾隆后期黄釉则进入衰弱期。

明弘治黄釉颜色较浅,称为“娇黄”,其器壁较薄,器底施白釉,白釉肥厚微呈绿色;器型多见直口盘,盘的曲度不大,为官窑器,器底有青花六字二排双圈楷字款。

明正德、嘉靖黄釉变深,为“鹅黄”和“麦芽黄”。比“麦芽黄”深者,又称“蜜蜡黄”。除单色黄釉外,还出现以黄釉为地,在花纹上加施绿釉。这种绿彩图案花纹大多在器胎上刻为图案轮廓,再施绿彩,也有青花、礬红并列一器的制品,如黄地黄花和礬红地黄彩釉图绘等制品,款识也为青花六字二排双圈楷书款。

清代康熙黄釉釉质细而晶莹,似鸡油,故又称“鸡油黄”。康熙黄釉器出现黄釉胎子上加刻各种图案花纹之工艺。图案花纹烧成后隐现于黄釉内。同时还出现堆塑纹饰。如官窑器中的黄釉龙耳杯和堆塑的杯碟,颇为精细。

  说起三彩类的陶器,人们熟悉的是唐三彩,辽三彩也是一种低温釉陶。不同于唐三彩主要是用作随葬的明器之用,辽三彩是以实用器物出现的,因此辽三彩的烧成温度比唐三彩略高一些,就使得它的胎比较坚硬,更适合于实用的需求。

   一件器物的鉴定报告或鉴定证书,到底应当如何出具呢?笔者认为如果确定一件器物为真品的话,就要把鉴定的全过程和鉴定内容详细记录在案并表述清楚。它包括器物的名称、实物照片、外形尺寸、外观描述、胎质鉴定、釉质鉴定、成型工艺鉴定、装饰工艺鉴定、装烧工艺鉴定、旧貌鉴定和综合结论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需要面面俱到。

  有藏友曾经问我:“搞鉴定的人常有一句口头禅‘这东西我没见过’。我们一听这话,就知道藏品被否定了,潜台词就是‘现代仿品’。请问,专家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是仿品吗?”当然不是!资格再老的专家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古陶瓷产品,那么他们凭什么做出真假判定呢?说白了就两个字,没水平的专家凭“感觉”,有水平的专家看“工艺”。任何一件古陶瓷都不可能是天外来客,它既然是我们祖先制作的就必然留有时代印记,就要受到相关窑口的工艺影响。真品有真品的时代特征,赝品也有赝品的时代特征。只要我们对它的每一个细部特征都不放过,仔细研究,必然会得出一个正确结论。

  比如,孔雀蓝釉,又称孔雀绿釉或翠兰釉,是以氧化铜和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铅釉陶器。它与唐三彩中蓝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用氧化钴作着色剂。到目前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孔雀蓝釉器是宋金时期山西地区制作的磁州系产品。2002年有一件“显德年制”款的孔雀蓝釉的残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许多古陶瓷专家和爱好者就此纷纷撰文,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说“真”者有之,说“赝”者亦有之。笔者认为,无论观点正确与否,这一讨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我们将古陶瓷研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征集范围: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明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


        ?辽三彩鉴定征集?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