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粉彩瓷器价格怎么样?
想必大家都很关心粉彩瓷器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如何吧?雍正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价格有多高呢?该怎样去鉴定雍正粉彩瓷器的真伪呢?
瓷器鉴定、价格、拍卖、展览、私下交易请联系:
资深艺术品经纪人李经理:
各个年代的粉彩区别:
康熙、雍正粉彩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绝对)。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乾隆粉彩
乾隆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嘉庆粉彩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粉彩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同治粉彩
目前投资同治粉彩瓷器,特别是粉彩陈色瓷器具有升值潜力,收藏投资两相宜。其理由是:第一,这个时期民窑粉彩瓷器真品较多,对工薪族古瓷收藏者来讲相对容易,特别是对年岁比较大的收藏者,这些收藏品可能似曾相识,多少还有儿时的记忆,甚至祖辈留下的传承有序的一两件传家宝,自己有绝对的把握,也容易上手,不会有赝品之忧。
第二,同治粉彩器比同时期民窑青花器价格高,现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特别是陈设器升值潜力。第三,同治粉彩器能收集器型完整,造形独特,画工精细者。广东藏家吕公志强几年前收集到的清同治粉彩绘八仙人物六方形带梅花孔帽筒,是清帽筒典型器。据考,帽筒最早出现于清嘉庆,是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花翎顶戴用的,六方形居多,身部留孔。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气,也可用于熏香除臭。随清朝的没落,光绪后期到民国,逐步演变为家户人家的陈设器,以园型不带孔居多,已不具置花翎顶戴的功能。故这种式样的帽筒,特别是画工精巧的粉彩群仙人物纹帽筒,比同是粉彩的山水纹、花鸟纹价格高,比同类青花纹式的价格也高出许多。最后,还要吕公提醒一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这个时期的新仿品和老胎新作粉彩画的粉彩器,广大藏友应注意鉴别
民国粉彩
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制的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间收藏的无款或书写清朝各代伪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谓洪宪瓷等。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为精细,具有雍、乾时彩瓷的风韵。据《景德镇史稿》、《明清瓷器鉴定》、《古玩旧闻》等著作介绍,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镇担任陶务监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个督陶官。此人在担任督陶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发展仿古瓷。由于他常驻景德镇,对窑工熟悉,也有条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粉彩瓷,胎质纯白、画工精细、色彩瑰丽。1949年郭氏亲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中,就有多件类似的器物,以瓶为主,瓶体多为撇口灯笼式,器表纹饰主要以人物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图案。继承乾隆时的施彩方法,以珐琅彩为主,部分纹饰加施粉彩,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其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这种精品粉彩瓷在当时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称民国珐琅彩。民国早期“洪宪”瓷已成为郭氏仿品的代称。由于制作水平高,当时“洪宪”瓷名噪一时,不少古董商因此牟取高利。
故宫藏品中还有郭世五专为他自己烧制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厘米左右,洗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装饰为主,绘盛开的花卉和草虫、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虫蝶瓶、兰花灵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梅竹瓶等。瓶底有两种款识,一种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之字款,一种红彩篆书“郭世五”三字款。仿雍正粉彩瓶均通体白釉泛青,色彩有的艳丽,有的淡雅,远效果较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韵味。仔细观赏,足内面有较大鬃眼,蓝色彩料偏黑灰调,彩料表面不光润,与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则相形见绌。
乾隆粉彩镂空瓷瓶 - 最贵瓷器
2010年11月11日的一场拍卖,让伦敦博罗(Borough)区域的Bainbridge拍卖行拍卖中,一个估价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之间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2010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纪录,成为的中国最贵艺术品。
雍正粉彩瓷制作工艺成熟,风格典雅秀丽,备受人们推崇,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升值空间很大。比如一件雍正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1982年在香港苏富比以25万港币成交,2001年在纽约佳士得以21.5万美元成交,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以2272万元港币成交,2009年在北京保利以6776万元人民币成交。又如,一件雍正粉彩过枝月季梅花图盘,1976年由伦敦佳士得释出,后被苏林庵收藏,1994年被康蕊君收入《玫茵堂中国陶瓷》图录,1995年流入香港市场,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估价为1500万港币,最终以4994万港币成交
有喜欢或是有热爱粉彩瓷器的朋友,想要出手、鉴定、拍卖的找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