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在青铜酒器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还有争议,一派观点认为爵是饮酒器,其主要依据是《说文解字》释“爵”为“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因此认为爵是用手持来饮酒的器具;但也有学者认为爵的双柱、高足及较宽的长流均不便于饮酒,同时部分考古发现的爵底部有明显烟炱痕迹,因而认为爵是煮酒器或温酒器。
倒流壶是独具匠心的一种酒具,发明于宋代。顾名思义,倒流壶在装酒时需要将壶倒置,从壶底中心的小孔内注入,壶底小孔与壶内的隔水管相通,隔水管上孔高于酒面。当酒壶正置时小孔不漏酒。壶嘴下有隔水的管壁,倒酒时酒不会溢出。倒流壶的出现展现了中国古人平凡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公道杯是产生于宋代的一款酒杯。它的造型十分讨巧,杯子中心是一高于酒杯的笑颜老者(有时也是个龙头),通常在老者胸前(或龙颔)位置会有一标志,如果饮酒者贪杯,斟酒超过了标记,杯中酒就会顺着杯底流出,不多久便酒去杯空了。有的公道杯还可用作饮酒时的行令,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款宜兴窑绿地粉彩公道杯。
十二月花卉纹杯是清康熙时期皇宫中使用的酒杯,在12件小酒杯上分别绘制了水仙、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共12种花卉,背面配以与各月花卉对应的诗句,别有一番韵味。
祭祀飨宴中的酒具
“尊”是大型盛酒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尊最初是祭祀时重要的礼器,在宴会和通常待客时也有用到。古语有“决胜于樽(尊)俎之间”,意思是与对手谈判,在喝酒吃肉的宴席中取胜。尊后来是酒杯的代称。较为著名的有牺尊、象尊、四羊方尊等。
“缶”亦作“缻”,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文解字》中记载:“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秦人在宴席中,酒兴正酣之时会一边敲打盛酒的酒具,一边放声大唱,所以缶也作一种陶制乐器。
“卣”是祭器中专用盛秬鬯的酒具。秬鬯是以黑黍米和郁金草取汁而煮之和酿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卣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形态非常丰富,除圆体、椭圆体、方体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如鸱鸮形、虎食人形等。
青铜爵拍卖成交价格
商晚期 哈少甫旧藏青铜爵 45-60万 59.8万
清 青铜爵杯 0.3-0.4万 17.83万
商 青铜爵 3-5万 15.4万
商早期,二里岡时期,公元 6-8万 9.25万
商晚期,公元前12至11 3-4万 8.65万
晚商 青铜爵 (一对) 4-6万 5.25万
上海资深金牌古玩经纪人:瞿经理 帮你了解更多古玩艺术品资讯
作伪的陶瓷器、青铜器赝品表面因做旧而残留显现出来的色、泽、浮光,行话叫“火气”,有的地方称为“贼光”,对仿品和作伪手法很高,具有很大迷惑性使人受骗上当的做旧器物表面残留下来的色、泽、光,行话称“妖气”。“火气”是赝品上自身存在的表面浮光、新泽,有一定鉴识经验的人,可以鉴别出来。 “妖气”是做旧时,新货表面上的浮光、新泽被人为伪装深藏在背后,诱使过于自信的内行和功力不深厚的藏家“走眼”受骗。
有的老货如老红木家俱、竹木器、骨器、紫砂壶等表面会形成一层玻璃质感的包裹物,青铜器表层会形成一层黑漆似的包裹物,古玩行话把这种物象叫作 “包浆”,有的地方也称作“皮壳”,“包浆”或“皮壳”是岁月记录,在古器物表面的一种痕迹,人力是难以仿制作旧的,因此,“包浆”或“皮壳”成色是鉴定古玩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玩业里,把坐在店铺里做生意的叫“坐座”。在南北市面上,又把做国内生意为主且经营项目主宗业务为工艺品类古玩商铺,称为“本庄”,把做外国人生意为主的同类商铺称为“洋庄”。把赶集市或临时沿街找空地做流动生意的叫“设摊”、“摆摊”、“摊地皮”。
出土的古玩文物称“地货”,新出土的“古玩”叫“生坑”,出土后的传世古玩文物叫“熟坑”。从江河湖海底打捞出来的货物称“水货”。无论“地货”、“水货”,尤其涉足“生坑”,一定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稍有不慎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麻烦。
++++++++++++++++++++++++++++++++++++++++++++++++++++++++++++++++++
如您有藏品想出手或鉴定。
咨询热线: 交流Q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