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于战国衰于魏晋
谈起带钩的发展历史,戴希斌表示,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时期,人类在服饰上已经开始使用玉带钩了。“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形制大多呈长方体,一端成弯钩形,钩头向下向内曲折,另一端有纵向穿带圆孔,可供穿系。这时的玉带钩,是带钩的原始形制。我们从玉带钩以及从孔中穿过而扣的丝带,可以看出在史前时期,已经开始了延续至今的中国传统玉文化和丝绸文化。”
“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春秋时期,带钩又随着青铜工艺的发展而再现。至春秋早期,华夏民族采用铜带钩固定在革带的一段上,只要把带钩勾住革带的另一端的环或孔眼,就能把革带勾住。因其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美观,所以就把革带直接束在外面了。而战国时期带钩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时期以周王朝为标志的奴隶制社会的礼制、法制和文化制度迅速崩溃。思想和文化的解构和重组,使带钩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达到空前的发展。除了陶范浇铸工艺以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鎏金、包金、镶嵌、错金银、线刻、镂空等工艺,因此,这个时期的带钩工艺精湛、富丽堂皇、华丽无比。”
戴希斌介绍,汉并天下以后,中原文化(黄河文化)融合了草原文化、长江文化的特征。“汉代的造型艺术兼收并蓄、气势雄浑、浪漫生动。这时期动物形象的带钩造型矫健奔放,动感十足。除了玉雕带钩以外,青铜模铸的动物形象带钩也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形式。总之,汉代带钩的纹饰多为龙虎并体、腾龙、飞虎、雄鹰、凤鸟等。其造型以写实为主,刀锋犀利,不拘一格,追求动感。有的粗犷豪迈、劲健有力,有的轻巧奔放、生动自然,体现了秦汉时期强盛、豪迈、繁荣的时代气息。”
但是,魏晋以后带钩进入其应用的衰退期。“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胡、汉杂居,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异质文化和汉族文化相互碰撞与影响。魏晋时期,带扣逐渐广为流传起来,最后完全取代了带钩。以后至明清出现的带钩已失去其实用功能,而是作为一种把玩的物件而流传。”戴希斌说。
玉带钩拍卖成交价格
西汉 黄玉带钩 10-15万 82.53万
明 白玉带钩 15-25万 28.75万
鸟形玉带钩 玉璧组珮 12-18万 23万
清 翡翠、白玉带钩 (三 12-18万 20.7万
汉 铜鎏金镶玉带钩 18-25万 20.7万
西汉 玉带钩 12-15万 16.8万
清中期 白玉带钩 4-6万 16.1万
上海资深金牌古玩经纪人:瞿经理 帮你了解更多古玩艺术品资讯
目前,占据中国艺术品销售份额的依旧是中国内地的拍卖公司,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拍卖行面临着市场转型带来的阵痛。而当人们将目光转向中国内地拍卖市场以外的领域,能够发现,情况还有颇多可喜之处。
根据artnet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下挫了9%,但海外的中国艺术品销售表现平稳,仅仅下滑了1.1%。此外,还有诸多指标可以反映海外市场的健康:海外市场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份额已经从2013年的27%上升到去年的29%;海外市场的成交率为60.9%,高于中国内地的46.7%。当然,并不能说中国艺术品已经完全国际化。仔细分析数据,能够看到:境外市场中78%份额为亚洲区域贡献,其中香港市场又占据亚洲市场的91%。因而,即便在数据上被归类为亚洲区,但其买家依然来自中华文化圈。
除了亚洲(以香港为主)之外,北美和欧洲市场在中国艺术品流通中占据一定权重。其中,北美市场占成交额的12%,欧洲市场占9.7%。
++++++++++++++++++++++++++++++++++++++++++++++++++++++++++++++++++
如您有藏品想出手或鉴定。
咨询热线: 交流Q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