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
一、变形缝的作用和分类
建筑变形缝的主要原因:
1、温度变化
2、地基沉降
3、地震作用
解决建筑变形缝的方法
1、加强建筑的整体性:圈梁、构造柱等。
2、预留缝隙-释放变形能以减小变形能引起的应力。
温度变化-伸缩缝-水平方向自由变形
地基不高凸不平沉降-沉降缝-垂直方向自由沉降变形
地震-防震缝-防地震水平波的影响
变形缝应依据不同的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设置。其采用的构造处理方案应根据其部位和需要分别达到盖缝、防水、防火、保温、美观等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1、伸缩缝设置的要求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垂直缝隙。
伸缩缝-根据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保温或隔热层来考虑。
有关规范规定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间距一般为50-7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20-30mm.
变形缝剪力墙模板支设施工工法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层及超高层结构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结构中应用极为普遍,剪力墙之间设置变形缝在高层结构中也非常多见。
变形缝(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一般为200~500mm,因此变形缝两边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在结构施工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传统模板施工方法是先施工完一边剪力墙后,施工另一边剪力墙时往往要在200~500mm的变形缝中填塞苯板,费时费工,且苯板容易变形,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同时苯板不能拆除或拆除不干净。
2. 工法特点
1、利用大模板施工技术,可克服传统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困难;
2、大模板吊装施工工艺可节省工程成本(与苯板填充相比),且混凝土成型质量更容易保证;
3、可利用常规材料和现有现场施工设备组织施工;
4、减少操作难度、缩短施工工期。
3. 适用范围 适合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两面剪力墙间变形缝(缝宽200~500mm范围内)的模板支设与拆除。
4. 施工工艺与操作要点
4.1工艺原理 改变传统模板散装散拆方法,将变形缝两边的剪力墙错开一个层高进行施工,利用大模板施工工艺组织变形缝间隔剪力墙的模板支拆。
4.2施工工艺流程 利用大模板先施工一边剪力墙→绑扎另一边剪力墙钢筋→吊装剪力墙外大模板→支设内模穿螺杆加固→浇筑楼层混凝土(含墙)→模板吊装拆除→养护。
4.3操作要点 4.3.1施工程序 先施工一边楼层(低一楼层),再施工另一边楼层,具体在抗震缝处剪力墙的施工工序为: 绑扎剪力墙钢筋→吊装剪力墙外大模→支设内模穿螺杆加固→浇筑楼层混凝土→模板吊装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