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来根冰凉的雪糕,大多数人买雪糕的时候,多是看口味和品牌,很少有人去关注它的成分。不过,其添加剂一项,密密麻麻的,足有十余种。
为了让添加剂看起来“少一些”,一些企业在标注时仅写上编码,很多雪糕包装上标注的食品添加剂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名称,而是数字代码。在一款雪人雪糕的包装上看到,该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显示含有乳化剂(322、471、433)、增稠剂(412、415、407)、增味剂(621)、着色剂(150C)。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形如天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这些添加剂可以分为四大类:调味、着色、塑形、乳化,而它们都是雪糕香甜口感必不可少的成分。
首先是乳化。甘油脂肪酸酯、磷脂等都是乳化剂,它们能使雪糕的质地均匀、稳定、细腻。
其次是塑形。塑形主要靠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等,增稠剂能使雪糕成为轻松咬断、不易融化的状态,而不会变成大冰块,也不会一拿出来就化了。
再次是调味。调味需要甜味剂、酸味剂和香精。乳酸、乳酸钠等属于酸味剂,阿斯巴甜、甜蜜素属于甜味剂,添加这些成分能在保证甜味的同时降低成本。香精则起到模拟逼真香气的作用。
最后是着色。亮蓝、柠檬黄就是着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