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如何鉴定

  • 发布时间:2016-01-21 11:24:03,加入时间:2014年11月18日(距今3818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路国贸商业大厦34层
  • 公司:深圳瀚唐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总监,手机:18320894363 电话:0755-82819926 QQ:3160535731

鉴定评估 出具权威证书、拍卖、交易,咨询电:  晏经理QQ:

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拍卖记录:

宋代哥窑葵花洗                 3248万

宋哥窑梅花洗                   2357.5万

宋哥窑纸槌瓶                   2300万

宋哥窑花觚                     2300万

哥窑纸槌瓶                     1734万

宋哥窑贯耳尊                   1725万

专家市场解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哥窑器50余件,其中多为宫廷旧藏,少数来自社会,计有:弦纹瓶(原系私人收藏,1940年征自扬州)、锥把瓶、贯耳瓶(分椭圆、六方和扁方三种)、投壶式小瓶、戟耳炉、鼎、盘、碗、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原宫廷遗存的各种造型器皿190余件(其中个别时代或许有误)。

清代干隆皇帝好古成癖,对历代古器都进行过鉴别欣赏,诸如书画、碑帖、陶瓷、玉石等精品无不留有其鉴赏痕迹,书写或镌刻御制诗句,瓷器中尤以汝、官、哥器为多,有的还刻出甲、乙、丙、丁等字,揣度这些珍品的优劣。有的器物还附有带明代收藏家项子京(元汴)字样的梓檀嵌金器座。清宫秘藏西人画家郎世宁所绘的两幅弘历鉴赏古器图,画面中都有传世宋哥、官窑的瓶、炉、盘等,可见这些瓷器在干隆时期已经十分珍贵。干隆御制诗中亦有专门评论哥窑与仿哥器的诗句:“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干隆丙申一御题。”钤“古香”印章。

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干隆皇帝就曾认识到这些器物具有早年遗物的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谓传世宋哥窑决非是元、明时期产物。我们期望,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能够发现哥窑遗址,那时才能完全拨开所谓“宋哥窑”的迷雾。

鉴定评估 出具权威证书、拍卖、交易,欢迎联系我:晏经理  QQ:

鉴定评估 出具权威证书、拍卖、交易,咨询电: 晏经理  QQ:

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哥窑如何鉴定呢

一,哥窑特征:

1,胎色分两类,一类是紫黑、深灰、浅灰,多有“紫口铁足”。一类是土黄,没有“紫口”,仅是足端多呈酱褐色“铁足”。

2,釉色多为乳浊状,滋润肥厚。以灰青为主,也有浅灰青、炒米黄、浅米黄,其中炒米黄油层尤厚。

3,炒米黄釉面布满开纹片,开片有大有小,大者深褐色,小者褐黄色,匀整清晰,故称“文武片”,或称“金丝铁线”,也称“鳝血”。

4,灰青、浅青的开片为黑色。

5,胎釉结合紧密,器表手感平滑,有奇妙的艺术效果。

6,制作精细,多施釉到底,仅圈足无釉。

7,开片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细眼者称“鱼子纹”,开片较细碎者称“百圾碎”。

8,胎质有瓷胎,也有澄泥胎。

9,一般采用垫饼垫烧,亦有采用满釉支烧的,此类器底可见到支钉痕。

10,        器形以小件为主,少见大件,有贯耳瓶、胆式瓶、三足鼎、五足洗、鱼耳炉、立耳炉、乳钉五足炉、渣斗式樽以及各式盘、碗等,造型古朴。

11,        有的器皿口沿微微外鼓,并非器胎外鼓,乃釉厚所致。

12,        圈足不太规整,器壁看似平滑,手模则有不平感。端面较平整,但不宽。

13,        因釉厚,常有缩釉现象。

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圳瀚唐国际2015民间精品秋季拍卖火热征集中,权威认证、持证参拍,将藏品进入中国艺术品拍卖备案中让藏品来源有序,在中博鉴定机构、国博鉴定机构、香港中信、香港英皇国际的权力支持下将隆重举行2014秋季大型拍卖会。送拍预约热线:      晏经理 QQ:欢迎各位藏友发送参拍藏品到 邮箱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