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孩子有一种“笨”是学来的

  • 发布时间:2016-01-23 13:49:31,加入时间:2014年09月18日(距今3898天)
  • 地址:中国»浙江»义乌:江滨西路279号
  • 公司:义乌市卓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黄老师,手机:18205892173 微信:zhaosshang321 QQ:2986188962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些孩子“越学越笨”。其实,有一种“笨”是学来的。而吸走他们自信心的是以下三种教育方式。
  
  1。过高的学习目标。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又不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他都会觉得自己很笨。
  
  2。过早的知识传授。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其实这些知识并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鹦鹉学舌地死记硬背一些,却不理解,所以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
  
  3。过多的负面暗示。心理学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一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说孩子“真笨”,有时是火冒三丈地批评、责骂;有时是发扬谦虚的优良传统,比如说“我儿子就是没脑子”;还有时不是批评,而是昵称,比如说“小笨蛋,不能这样做”。但无论本意如何,孩子接受到的都是“自己很笨”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开始自我怀疑,潜意识会拒绝新的知识进入记忆库,从而真的“变笨”。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就算学习成绩差,也不该被贴上“笨孩子”的标签。家长要认识孩子的弱点,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带着欣赏和鼓励的眼光,孩子会变自信。
  
  首先,要让孩子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人在成功时,大脑会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驱使孩子重复这一体验。从这个角度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做游戏、做手工、做家务时,不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度引导。比如,当孩子参加手工比赛,但捏出来的老虎像兔子,家长切不可嘲笑甚至羞辱,而要指导孩子重新认识两者的区别,并协助做好。
  
  其次,鼓励孩子探索。每一次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但不要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而要“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就可以摘到苹果”。
  
  再次,保护孩子的兴趣。前苏联一位教育家给孩子上课,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往下扔,一边提问,谁接到球就回答。有人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教育家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孩子就可能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最后,允许孩子失败。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父母对孩子的失败经历要给予足够的包容,不要用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也不要劈头盖脸地责骂,而要让他明白,失败人人都会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快乐魔方作文培训 - 打造全球中文连锁品牌
总部地址:上海市长宁区1055号SOHO中山广场A栋8楼
咨询热线:    QQ:  
更多资讯详情请关注快乐魔方作文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